“但她留下的东西活下来了。”
袁婉青从包里取出一本打印册,“这是‘心灵花园’收录的部分信件汇编。
里面有孩子说因为读了她的诗,才没在深夜跳下天台;有人说第一次明白,原来孤独也可以被温柔对待。”
周海生接过册子,双手颤抖着翻开第一页。
当他看到“致林小雨姐姐”
这几个字时,整个人僵住了。
“她……影响了这么多人?”
“远远不止。”
袁婉青说,“你以为她死了,可她的声音一直在回响。
就像纸船,哪怕沉入水底,也会激起涟漪。”
离开监狱时,天色已暗。
雪花再度飘落,落在车窗上瞬间融化。
手机震动起来,是陈思媛发来的消息:
>苏苗今天第一次开口说话了。
只说了两个字:“谢谢。”
是对着你留下的那幅“纸船漂流”
照片说的。
袁婉青靠在座椅上,久久未动。
眼泪无声滑落,滴在方向盘上。
第二天一早,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跨区域心灵通信联盟”
全省推广计划。
袁婉青作为项目发起人出席,站在台上,面对镜头与闪光灯,她没有讲政策、数据或成果,而是举起了一只手工纸船。
“这是我们学生王朵朵做的。”
她说,“里面装着一封写给云南小朋友的信。
这艘船不会真的漂过千山万水,但它承载的心意,已经抵达了许多人心里最黑暗的角落。”
台下掌声雷动。
会后,多家媒体围访。
一位记者问:“您觉得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她想了想,答道:“在于它承认了一件事:脆弱不是羞耻。
当一个孩子敢写下‘我很想妈妈’‘我害怕一个人睡觉’‘我觉得自己是个负担’,这不是软弱,而是勇气的起点。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一张纸、一支笔、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
当天下午,她回到学校,发现“心灵书角”
外排起了长队。
不仅是本校学生,还有附近几所中学的孩子闻讯赶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信纸,希望能加入通信计划。
王朵朵成了小小志愿者,戴着自制的“信使徽章”
,认真登记每一位参与者的信息。
她甚至还设计了一份《纸船航行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