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璃出列奏对,条理分明地列出赵德全七项罪状,每一条皆附证据确凿。
赵德全起初强辩,直至侍卫搜出其府中密室藏有的狄人虎符与金印,方才面如死灰,伏地认罪。
皇帝震怒,当即下令抄没其家产,贬为庶民,流放岭南。
而关于李元凯一事,沈清璃请求暂缓处置,愿亲自前往军营劝诫。
三日后,她独骑赴边,直入李元凯营帐。
帐中烛火摇曳,李元凯跪地不起,双手颤抖:“先生……我对不起您,对不起将士们……但我弟弟他还活着啊!
他们说,若我不做内应,就要把他千刀万剐……”
沈清璃静静听着,良久方道:“你可知我为何能活到现在?”
李元凯抬头,眼中满是困惑。
“因为我从不信妥协能换来和平。”
她语气沉稳,“敌人永远不会满足于一次背叛。
今日你要救弟弟,明日他们便会要你献出城池;后日,便是整个国家。
你以为你在保全亲人,其实是在助纣为虐。”
她走近一步,声音柔和下来:“但我信你还有良知。
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假意应允敌军,引他们深入埋伏圈。
若成功,我亲自上奏陛下赦免你弟,并安排他迁居内地,远离战火。
若失败……我也陪你死在这里。”
李元凯泪如雨下,重重叩首:“先生待我恩重如山,李某纵粉身碎骨,亦不负此信!”
七日后,赫连曜果然率军来袭,误入峡谷伏击圈。
沈清璃亲率三千弓弩手居高临下,万箭齐发,火油倾泻,敌军大溃。
混战中,李元凯奋勇冲杀,亲手斩杀狄军先锋,最终力竭殉国。
战后,沈清璃为其请功,追赠忠勇校尉,厚葬祖坟,并接其弟入京安置。
百姓闻之,无不感泣。
此事传开后,朝野震动。
昔日质疑她统军能力者,如今纷纷改口称颂。
更有年轻士子写下诗句赞曰:
>**一女执剑定乾坤,万夫莫敌沈将军。
**
>**非因红妆输志气,只教须眉愧三分。
**
与此同时,清璃书院迎来新一批学子。
这一次,竟有数十名男子慕名而来,恳求入学。
他们坦言:“先生既能以女子之身登顶仕途、统领三军,我等男儿岂甘落后?愿拜于门下,习文修武,明志立身。”
林昭见状,欣然接纳,并增设“明志堂”
,专授治国安邦之道。
他亲自授课,讲述历代兴衰、民心向背,强调“为政不在权高位重,而在利泽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