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看着贾母高兴的样子,趁着台上换戏的空档,来到了贾母的身边。
他从怀里掏出之前贾环给他的【大还丹】。
他悄悄的对贾母道:“环哥儿部队里的方子,说是和少林寺的一模一样。
老祖宗服一颗。。。
雪霁初晴,神都的天空终于撕开一道裂口,透出久违的微光。
积雪在屋檐下滴答作响,像是时间的指针悄然拨动。
贾环坐在书房案前,指尖抚过那卷泛黄的《地书游记》,心中却已翻涌起千层巨浪。
百遍抄写,终得真解。
系统提示音犹在耳畔:“获得‘蒸汽机核心设计图’!”
他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出一张精密繁复的图纸??铜管交错、活塞往复、锅炉承压、齿轮咬合,每一个部件都清晰如刻。
这不是简单的机械构造,而是工业文明的火种,是撬动整个时代的技术支点。
“若将此物落于民间,织布可提速十倍,磨面可省百人力,运货可日行三百里……”
贾环低声自语,“而一旦用于军械,战船可逆流而上,炮车可自行推进,神都城墙再高,也挡不住铁轮滚滚。”
但他知道,不能急。
眼下虽已在朝堂立稳脚跟,三品以上官员中有三成已暗中归附,兵部亦有旧将愿听调遣,可真正掌控中枢还需时日。
更何况,那份从徐寿藏匿处取出的名单上,仍有七位御史、两位尚书、三位宗室亲王与外邦密通,虎视眈眈,只待贾家稍有动摇,便要群起而噬。
“东风未至,不可轻燃烈火。”
他提笔蘸墨,在纸上缓缓写下三个字:**先造炉**。
第一步,必须建一座隐秘的炼铁工坊。
原料需自江南私运,工匠则从登州旧部中挑选可靠之人,以“修缮王府锅炉”
为名,秘密进驻西山脚下废弃的温泉行宫。
那里背靠山脉,林木茂密,又有地下热泉可用,正是绝佳之地。
正思忖间,门外传来轻叩声。
“三爷,林姑娘的信。”
晴雯推门而入,双手奉上一封火漆封缄的素笺。
贾环心头一暖,拆信细读。
黛玉的字迹清瘦娟秀,一如其人:
>“登州新学已扩至十二所,孩童识字率逾六成;锦城炼油厂如期运转,首批煤油已装船北运。
苗苗近日爱笑,每见‘爹爹’画像必伸手抓摸,口中喃喃似唤。
惟风雪阻音讯,日夜悬心。
闻君在京周旋权贵,望珍重肝胆,勿以孤城负天下。
吾守此城,等君归来。”
信末附一小笺,乃秦可卿笔迹:“徐寿醒时曾言‘代善之变,非病乃毒’,疑有人长期投药致其体衰易损。
此事极险,切勿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