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祥子修仙记 > 第197章 拦住李家一人都不能放走6K(第1页)

第197章 拦住李家一人都不能放走6K(第1页)

小马当夜便走了,

但第二日,四九城武馆传来电报??小马并没有回宝林武馆。

其实,这也在祥子预料之中。

这个倔强的少年,一心想要往上攀登,绝不会甘心如此轻易离开冯家庄。

想必。。。。。

黄沙渐歇,晨光如刀,自天边斜劈而下,割开夜的残幕。废庙前一片死寂,唯有那口铜钟仍微微震颤,仿佛余音未尽,仍在低语着昨夜那一场撼动天地的共鸣。祥子靠在钟旁,左臂垂落如枯枝,皮肉发黑,血脉凝滞,那是“归音”反噬所致??他强行以凡躯承载真声与伪核的融合之力,早已超出人体所能承受之极限。

老僧知悔缓缓走近,木鱼已裂,手中拂尘散了三缕。他蹲下身,将手掌贴于祥子背心,一缕微弱禅音渗入经脉,试图稳住其溃散的心神。“你还活着,已是奇迹。”他低声说,“但若再撑不住,便连魂魄也要被钟声带走。”

祥子嘴角抽动,挤出一丝笑意:“能听见……就够了。”

的确,他听见了。不只是昨夜那响彻九州的钟鸣,更是内心深处多年未曾响起的声音??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席院主临终前那一声叹息、秋纫在雪夜里唤他名字时的焦急与温柔……这些声音曾被风沙掩埋,被岁月封存,如今却一一归来,清晰得如同昨日。

远处,昏迷的噤声使陆续苏醒,一个个挣扎起身,面具碎裂,脸上再无冷酷,只有茫然与震颤。他们本是静默阁最忠诚的执行者,奉命抹除一切不该存在的声音,可那一夜的钟声却穿透了他们脑中被种下的禁制,唤醒了被封锁的记忆:有人记起自己也曾是个爱笑的孩子,有人想起故乡河边采莲的少女,还有人跪地痛哭,嘶喊着一个早已被删除的名字。

“我们……是谁?”一名年轻噤声使喃喃道,眼中泪水滚落,“为何我们要让世界变得如此安静?”

老僧合十低诵:“因你们忘了‘声’本为心之动,情之始。静默非道,压制非德。今日之劫,非败于力,而败于情。”

祥子艰难抬头,望向东方初升的太阳。光影洒在铜钟之上,锈迹剥落后露出内里一道古老铭文,字迹模糊,却依稀可辨:“心响则钟响,心灭则道亡。”他忽然笑了,笑得像个终于解开谜题的孩子。

“原来如此……”他喘息着,“《归音录》里写的不是咒法,不是阵图,而是人心。真正的‘玄牝之门’,从来不在某处秘境,而在每一个愿意开口、愿意倾听的灵魂之中。”

老僧点头:“所以席院主当年宁愿焚书也不肯交出《归音录》,因为他知道,这世间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所有人都习惯了沉默。”

话音未落,地面忽有异动。龟裂之处,沙土翻涌,竟从地下缓缓升起一块石碑残角,上面刻着半句残文:“……音不可禁,理不可夺。”紧接着,第二块、第三块接连浮现,围绕铜钟形成一圈环形碑林,每一块皆来自不同年代,风格迥异,却都写着类似的话语??有的是古篆,有的是蛮文,甚至还有用骨片刻写的原始符号。

“这是……历代守钟人的遗言?”祥子震惊。

“不。”老僧轻声道,“这是天下所有曾为‘发声’而死之人留下的印记。他们的血浸入大地,魂融于风中,只待一声钟响,便可重聚成碑。”

祥子怔然良久,终是缓缓抬起尚能活动的右手,指尖蘸着徐彬洒落的血,在最近的一块石碑上写下第八个字:

“痛,即归途。”

风起,碑林轻颤,仿佛回应。

就在此时,西漠边缘传来马蹄声。一队黑袍人疾驰而来,旗帜猎猎,绣着一只闭目的耳朵??那是朝廷“听政司”的标志,专司监察言论、缉拿异端。为首的官员翻身下马,目光扫过满地碎符与残破的绝音之眼阵基,脸色骤变。

“静默阁的人败了?”他喃喃,“而且……是败在一口破钟之下?”

他快步走到铜钟前,伸手欲触,却被一股无形之力弹开,踉跄后退。他怒极反笑:“荒谬!区区民间铜器,竟敢扰乱朝纲律令之声?来人,给我砸了它!”

士兵上前,铁锤高举。

刹那间,铜钟自行震动,一声轻鸣荡出。那声音极细,却直入脑海,每个士兵耳中都响起自己最不愿面对的记忆:有人听见父亲临终前责问“你为何投靠官府背叛同乡”,有人听见妻子在牢中哀求“回来吧,我不怪你”,更有甚者,竟看见自己亲手将揭发文书递上堂前,换来今日权位……

铁锤纷纷落地。

听政司官惊恐万分,厉喝:“妖术!这是惑乱人心的邪音!必须上报陛下,下令全国禁钟!”

“禁钟?”祥子冷笑,挣扎站起,独臂撑地,“你以为天下只有一口钟吗?昨夜那一声,已传遍九州。每一座城里的钟楼、每户人家悬挂的铃铛、甚至孩童手中的拨浪鼓……只要有人记得,它们都会响。”

“你疯了!”官员怒吼,“没有律令统摄,声音岂不混乱?秩序何存?”

“秩序?”祥子盯着他,眼神如刀,“你们所谓的秩序,不过是用恐惧织成的网,把所有人变成不敢说话的傀儡。可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会哭、会笑、会愤怒、会忏悔。你们怕的不是混乱,而是觉醒。”

那官员浑身一震,竟说不出话来。

老僧此时缓步而出,手持裂木鱼,面向众人朗声道:“诸位若不信,请闭目一听。”

众人迟疑片刻,依言闭眼。

风过碑林,石碑之间竟生共鸣,细微嗡鸣汇聚成一段旋律??正是《归音引》的起调。紧接着,远方传来第一声回应:南方小镇屋顶上的小铜钟被人敲响;北方荒原某处,牧童吹起骨笛;东海渔村,老妇摇动丧葬用的引魂铃;西南深山,猎户击石为节,唱起古老的狩歌……

一声接一声,由远及近,由疏至密,最终汇成一片浩瀚音海,笼罩四野。

听政司一行人面如死灰,终于明白??他们无法禁止,也无法追查。因为这一次,不再是某一地、某一人在发声,而是整个天下,在回应那一夜的钟鸣。

数日后,朝廷果然颁布《禁钟令》,严禁民间私设钟鼓、奏乐集会,并派兵搜缴各地古钟。然而越是打压,反抗越烈。有村庄集体藏钟于井底,每日深夜轮班敲响;有书院学子以竹板代钟,齐诵《归音引》;更有江湖义士组成“鸣社”,专替受冤者公开陈情,哪怕当场被捕,也要在狱中拍壁为节,传讯千里。

三年过去,禁钟令名存实亡。而曾经被静默阁控制的“声律体系”也逐渐崩塌??各地报时钟不再机械重复统一节奏,反而开始融入地方特色:江南柔缓如雨打芭蕉,塞北雄浑似马踏黄沙,岭南清亮若鸟鸣山涧……人们发现,原来钟声也可以有情绪,可以表达悲喜。

祥子并未参与这些纷争。他在冯老庄旧址搭了一间草屋,日日静养。左手虽废,但他学会了用右手指尖在沙地上写字,一笔一划,记录下所见所闻。他还收了一个徒弟,是个天生哑巴的小女孩,名叫阿音。他教她用手势比划节奏,用脚踩踏地面感知振动,用心灵去“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第一序列
会说话的肘子第一序列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