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40章 诸葛军师(第2页)

第140章 诸葛军师(第2页)

>至于海岛,已设‘镇海营’,分屯田、造船、练兵三司,由周仓总领,陈到监军。百姓安居,士卒用命,不出半年,当可扩军至三千,巡防千里海疆。

>

>唯有一忧:辽东公孙度久据边陲,拥兵自重,若与曹操联手,则渤海难安。宜早遣使联络鲜卑、乌桓亲汉部落,分化其势;另可考虑扶持流亡宗室或边地豪杰,以为牵制。

>

>天下大势,正在剧变。卢公虽逝,然其志未泯。愿主公忍辱负重,蓄力待时。羽虽远在海上,心常系于麾下,誓效死节,不负知遇!

>

>关羽顿首。”

写毕,吹灭油灯,仰望星空。北斗七星熠熠生辉,仿佛指引方向。他知道,自己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背柴上山的樵夫,而是执掌千军万马、影响天下格局的上将军雏形。但他更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数日后,东莱回信抵达。刘备亲笔回复:

>“云长所奏,件件切中要害。曹操之恶,不可再容。今已联合青州八郡太守,签署《讨逆盟约》,誓共清君侧、扶社稷。并拟表上奏,弹劾曹操擅调军资、勾结边将之罪。

>

>赵云确为奇才,已派人前往南阳迎请,不久当至。水师都督之位,虚席以待。

>

>至于公孙度一事,主公另有安排:将遣张飞率骑兵两千,秘密北上幽州边境,联络刘虞旧部,伺机而动。

>

>卢公灵柩已由朝廷放行,将于月内运返涿郡安葬。届时,望云长若可行,务必归来执绋,送恩师最后一程。

>

>青州安稳,春耕顺利,民心归附。望卿保重身体,勿忘饮食作息。待海疆肃清,即召卿回师,共议大计。

>

>备手书。”

田丰读罢,久久不语。良久,他起身走到海边,面向西南方向,单膝跪地,叩首三下。

“老师……弟子未能亲侍病榻,已是不孝;今幸承遗志,整顿海防,招降纳叛,也算延续您当年平定黄巾、匡扶汉室之心愿。待我料理完这边事务,定当归去,送您最后一程。”

海风吹拂他的长须,如同低语回应。

与此同时,长安城外,卢植灵柩正缓缓驶出城门。沿途百姓自发焚香跪拜,士人学子披麻戴孝,哭声震天。一道诏书悄然下发:因“舆情汹涌”,朝廷不得不重新审议卢植案,暂缓追责其家属。

而在许昌,曹操接到战败密报,勃然大怒,摔碎玉杯:“关羽!又是你坏我大事!”随即召荀?商议:“刘备势力渐长,已成肘腋之患。必须尽早除之!”

荀?劝道:“今袁绍虎视河北,孙策蠢动江东,不可两线作战。不如暂稳刘备,诱其入朝,再图后计。”

曹操冷笑:“好!那就让他多活些时日……等到我扫平北方,再来收拾这群‘季汉’余孽!”

消息尚未传至东海,田丰已率舰队继续北进。他们在长山列岛设立第一座永久哨塔,派驻二十名精兵,配快船一艘,负责传递情报、救援遇险商船。又在威海湾发现天然良港,地形隐蔽,水深足够,决定将其命名为“云泽港”,作为未来水师母港。

一日黄昏,舰队巡航至成山角附近,忽见远处海面漂浮数具尸体,衣着奇异,肤色偏黄,似非中原之人。田丰命人打捞,发现其中一人怀中藏有一卷竹简,以倭文书写,经通晓东夷语言的老merchant翻译,竟是倭国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使赴汉朝贡途中遭遇风暴,船只失散,余众漂流至此。

“原来如此。”田丰沉思片刻,下令厚葬死者,并将竹简妥善保存,“倭夷虽远,然海路相通,不可忽视。日后可在海岛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收税养军。”

他心中已有蓝图:以海岛为枢纽,北联辽东、鲜卑,南通吴越、交趾,东接倭国,西控青徐,打造一条贯穿东海的“季汉海道”。届时钱粮自足,兵源不断,何愁不能逐鹿中原?

这一夜,他又梦见自己回到涿郡山中,肩扛柴薪,步履沉重。忽然身后有人唤他:“关小哥!”回头一看,竟是少年时期的刘备,身穿粗布短衣,笑容淳朴。

“你怎么还在砍柴?跟我走吧,天下需要你。”

他想回答,却发不出声音。只见刘备转身离去,身影渐渐融入晨雾。他拼命追赶,脚下一滑,跌入深渊……

猛然惊醒,窗外晨曦微露。

田丰坐起,抚额良久,终起身披甲,走出营帐。海风扑面,咸腥依旧,却再也闻不到当年山林间的松香。

他知道,那个砍柴的田丰早已死去,如今活着的,是关羽,是季汉的上将军,是注定要在这乱世写下传奇的人。

“升帆!”他登上旗舰,声音洪亮如钟,“目标:渤海深处!”

战船齐鸣,千桨翻雪,舰队再度启航,驶向波涛汹涌的未知海域。阳光洒在海面,金光万道,宛如通往未来的征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