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阿让叫你们来的吧。”老人拄着拐棍,悠悠叹了口气。
“这村子能有今天,还是多亏了阿让。”老人领着他们往村中走去,拐棍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熟练敲动,行走自如。
“他……”宇文越看了眼身旁的人,低声问,“阿让他,经常派人来吗?”
“已经好些年不来了,不过每年都会派人送些钱财东西过来。”老人语气似有无奈,“说了好几回不要,就是不听,那孩子啊……”
谢让低垂着眼,一言不发。
老人看不见东西,因而并不知道他的异样。他熟练地迈上石阶,很快停在一处特别的院落前。
稚嫩的读书声从院子里传来。
“这里,就是阿让以前住的地方了。”老人道,“七年前,一场大火把这里烧了个精光,也烧毁了大半个村子。要不是阿让这些年送来的财物,村子里还修不起这么好的房子哩。”
村中的屋舍皆是白墙青瓦,比起他们一路行来看见的寻常村落,的确处处透着精心修缮过的模样。
“阿让他爹,以前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他那时就常说啊,年轻人都该读书识字,考取功名,报效国家。”老人低笑一声,“那会儿没人信他。”
“那几年年生不好,大伙儿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供得起娃娃读书?有些同乡的要把孩子接回去干农活,他那倔脾气,还总和人家吵。”
“也就他家阿让是个好苗子,没想到,还真让他教出来了。”
说到这里,老人却沉默下来。
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略微抬头,像是用那双空洞的眼凝望着眼前的院落。
“出事之后啊,村里的谢家人死的死,走的走,这地方就空下来了。我自作主张,把这儿修成了村塾,还请了先生。”老人闭上眼,叹息般笑了笑,“阿让他爹要是还在,应该也会高兴吧。”
“我……”谢让嗓音略微低哑,“我能进去看看吗?”
老人神情一滞。
他睁开眼,视线依旧空洞,眼皮却不受控制地颤了颤。
但他最终没说什么,也没有回头。
他扶着村塾外的石阶慢慢坐下,撑着拐棍,声音似乎瞬间苍老了许多:“去吧,想看就看,别吵到娃娃们读书就成。”
第56章
村塾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以前的谢家村算不上富裕,在出事以前,村中的屋舍大多是以黄土茅草搭建,没人用得上如今这上成青砖。而此处作为村塾修建,与普通民居的构造也截然不同。
置身其中,完全看不出这里原本作为民居该有的模样。
事实上,当年那一把大火,也的确将这里烧得什么都不剩。
宇文越跟着谢让在村塾里转了一圈,又穿过课舍,去了后院。后院也修了几间屋舍,比外头的课舍小一些,院子里晾着衣物,有居住生活的痕迹。
一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坐在窗边,正在读书。
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来,先是愣了下,推门走出来。
“小生有礼。”书生朝他们作了揖,有礼有节问,“二位是……”
宇文越问:“你是这村塾的先生?”
“非也。”书生道,“小生是跟着老师过来的,只偶尔帮着老师教一教蒙学,担不上先生之名。”
谢让还是没说话,宇文越道:“我们来寻一位故友,不过,听说他已经不住这里了。”
“故友?”书生问,“阁下说的可是这村塾过去的主人?”
宇文越眸光一沉:“你知道这里以前住的是什么人?”
“小生不知。”书生摇摇头,“只是偶听村长提起,此间主人以前遭过火患,家中只剩一名独子,背井离乡,再也不曾回来。”
他推开后院一扇紧闭的木门,一条小路蜿蜒出去,前方不远处有个独立院落。
“此地修成村塾后,村长又在屋后多修了间院子,说是万一对方回来,还能有个落脚之处……”
谢让穿过木门走出去。
远处那院落显然也是有心布置过的,半高的篱笆上缠着藤蔓,在冬日的寒风中略显颓败,但不难想见,待到春日到来时,会是何等葱郁繁盛,百花盛开的美景。
院落周围种着青竹,屋前有流水潺潺而过,以石桥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