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蓼蓝真以为金宝心?疼她,摇摇头:“我不累。”
金宝先教握笔,接着找一张他用过的纸,叫蓼蓝在上面画着玩,但握笔姿势得端正。
一盏茶左右,蓼蓝受不了,毛笔往桌上扔,有为故意啧一声,蓼蓝同他赌气再次拿起来。
又过一盏茶左右,二郎的声音从?门外?传进来,蓼蓝起身:“我去接舅爷爷。”然后一去不回,还?得小?薇喊她回来吃午饭。
如此?过了两个月,今年最后一茬稻谷入仓,鱼捞出来,农活忙完,喜儿请村民做柿饼。
长安雪花飞舞,清河村堪堪入冬。福满楼伙计拉走柿饼和?橘子,顺便捎走养了几年的老母鸡和?公?鸡。
姹紫嫣红四月天,福满楼再次来人,因为喜儿种的枇杷树枝繁叶茂,四月中零星几个成?熟,到四月下旬,金黄压弯了枝头。
福满楼的伙计来得也?巧,早来三五天,喜儿和?二郎在汉阴郡春游,钟子孟不敢当?家做主卖枇杷——品相极好的只有五棵,喜儿有可能留着自己吃。晚来三五日?,很?有可能被喜儿吃光了。
伙计跟喜儿商量,那五棵树的枇杷给他们一半,他们分出一半孝敬国舅爷。喜儿又不打算自己做枇杷膏,枇杷也?不是石榴橘子可以久放,就?没故意刁难他们。
看起来比鸡蛋大一圈的枇杷拉到福满楼,甫一卸下车就?惹得路人驻足询问伙计枇杷多少钱一斤。
伙计仗着没有多少人知道安阳县清河村有枇杷,就?说枇杷路途遥远。敢找福满楼买果子的人都不差钱,有钱人没几个傻的,询问的路人瞬间明白伙计此?话何意。恰好他认为枇杷来自蜀郡,就?算没到蜀郡,也?得有七八百里路,所?以做好枇杷按个卖的准备。
伙计这次还?拉来一些小?竹篮,年前最后一次去清河村拉橘子时找村民定做的。伙计叫客人进去等一下,等他们分装好。
伙计已经把东家和?国舅爷那份送过去,所?以在不知真相的路人看来品相极好的枇杷不多。物以稀为贵,小?小?一篮两百文,客人也?没嫌福满楼心?黑。
小?的枇杷论斤称,只比樱桃贵一两文钱,多数坊间百姓都买得起,以至于?第二天上午几车枇杷就?卖完了。
临近未时,还?有人来问有没有枇杷。没有枇杷就?顺便在福满楼用饭。福满楼卖果子的目的达到了。下午仍有人问有没有枇杷,掌柜的叫伙计再去一趟清河村。翌日?上午,伙计抵达清河村,陈冬日?和?钟子孟正准备进城卖枇杷。
伙计拦住,所?有枇杷他们全包了。
县里的几位公?子去年进园子自己剪葡萄,留意到樱桃树和?枇杷树。先前樱桃成?熟,他们来买樱桃时就?告诉喜儿,给他们留点。
伙计话音落下,公?子们骑着小?毛驴走近嘲讽福满楼贪心?。
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几个伙计也?机灵,笑着解释他们说话夸张,就?算沈公?子的枇杷全卖给他们,他们一次也?拉不完。
伸手不打笑脸人。县里来的几位公?子匀给他们一筐品相极好的枇杷,还?帮福满楼的人摘枇杷。福满楼的伙计打算明日?上午进城,所?以付了钱就?驱车走人,天黑前赶到离长安城最近的驿馆歇息。
他们走后就?轮到二郎给县里的几个公?子称枇杷。县令的小?儿子挑个品相不好但没虫也?没坏的枇杷,轻轻揭掉皮,咬一口甜到心?里:“这才是枇杷啊。县——我家院里种的只能乘凉。”
喜儿:“你家也?有枇杷?”
县令小?公?子:“有一棵枇杷树,十来年了。年年结果,果子也?水灵,但是没有一丝甜味。”
小?公?子友人道:“离县里的渗水井太近。我家井水都是咸的。我宁愿喝沈公?子家的井水,也?不想喝我家井水煮的茶。”
喜儿又不能说以后来我家打井水,就?叫有为把水壶拎出来。金宝跟有为进去,拎出一张饭桌。几位公?子吃好喝足,用小?毛驴驮着枇杷回家。摇摇晃晃跟春游似的。村民忍不住问二郎他们怎么那么闲,得空就?来村里看看有什么吃的玩的。
二郎:“都是不继承家业的次子或幺儿。他们天天在父兄身边转悠反而家宅不宁。”
金宝忍不住问:“怎么不去长安试试?”
二郎笑:“明经科好过,可过了之后呢?俸禄两贯钱,在长安每月用三贯钱,还?不如叫他们回来。”停顿一下,“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怕就?怕误入歧途。”
宁氏趁机对金宝表明,她宁愿金宝一事无成?,也?不希望他以后到了长安为虎作?伥。
金宝不好提高明兄弟几个:“我一个乡野小?民谁看得上我。再说了,我才几岁?”
二郎:“金宝,过两年你跟有为进城试试。功名在身不用服兵役,还?能免了各种税收。”
在树下乘凉的村民仿佛又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问二郎他们家孩子能不能参加县城的考试。
二郎:“可以。自备文房四宝。”
村民犹豫片刻:“买!没考过就?留着给我孙子用。”接着问有为和?金宝读书的时候能不能带带他们。
有为看他舅。二郎:“有人陪着看书不寂寞。以后叫上铁柱。”
有为和?金宝早上学一个时辰,饭后又学一个时辰,午饭前不想进屋,可离吃午饭还?有将近两个时辰,俩人相视一眼,决定去前村找铁柱。
此?后除了下大雨,铁柱日?日?带着弟弟妹妹来他姑家。弟弟妹妹跟蓼蓝学认字学算术,铁柱跟有为学写文章,直到农忙抢收。
长安不缺良种,今年清河村水稻收上来,没人来换良种,高明兄弟几个也?没来。二郎以为他们不来了,入伏前三天,福满楼来买山货和?果子,周管事给二郎带来一封信,信封笔迹是长孙无忌,内容来自东宫。
喜儿:“高明想来来不了,请你过去接他?”
第130章画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