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记忆。”宋檀轻声道,“它认出了祖辈的气息。”
当晚,她梦见一位身穿粗布长衫的老者站在田头,手持锄头,默默耕耘。他不说话,只是回头看了她一眼,眼中尽是欣慰。醒来时,枕畔湿了一片。
五月十三,天空突现异象。傍晚时分,西北方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斜射而下,恰好笼罩整个药圃。村民纷纷驻足观望,只见那株金苗在光柱中轻轻摇曳,叶片折射出七彩光晕,宛如佛经所述“琉璃身”。
有人跪下磕头,说这是“药王显圣”。
宋檀没有阻止。她知道,在科学无法抵达之处,信仰仍是一道护盾。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歇。某日凌晨,村委会值班员发现祠堂门锁被撬,陶瓮虽未动,但誓约档案外围的石灰圈被人踩乱。警方调取监控,画面中只有一道模糊身影,穿着雨衣,走路姿势怪异,像刻意模仿人类。
陆川查看足迹后脸色骤变:“这不是人走出来的步态。是机器仿生装置。”
他们终于意识到,对手已从商业间谍升级为高科技渗透。康禾集团背后,很可能牵涉国家级生物工程项目的影子。
“我们必须建立反制机制。”陆川说,“不能再被动防守。”
于是,一个名为“根脉计划”的秘密行动启动。他们利用药圃周围自然生长的藤蔓植物,将其改造成生物传感器网络。通过嫁接微型导电纤维,让每一根枝条都能感知震动、温度与化学变化,并将信号转化为电流脉冲,传输至地下主控箱。
“相当于给大地装上神经。”小满兴奋地说。
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新的盟友??一群退休的老农技员。这些人曾在六十年代参与过“矿区解毒药”研发,因政策变动被迫封存成果。如今听说地黄重现,竟自发组织起来,带来一批尘封已久的纸质档案。
其中一份手绘地图标明了全国七处疑似“失落地黄”遗存点,每处都标注着一句口诀。如西北某地写着:“沙埋三尺,心火不熄”;西南山区则记:“雾锁千峰,一灯引路”。
“这些地方,曾经都是我们的据点。”一位白发老人抚摸地图,老泪纵横,“我们以为断了,没想到……种子一直活着。”
宋檀看着地图,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她们守护的,不止是一块田,而是一张横跨半个世纪的生命网络。
芒种前夕,第七号穴的金苗开出第一朵花。花瓣细长卷曲,色作琥珀,蕊心悬浮一颗晶莹露珠,昼夜不坠。更奇特的是,每当有人靠近,花朵便会缓缓旋转,始终面向对方眉心位置。
林老太太说:“这是‘照魂花’。从前只在族谱秘录里见过记载,说是能映出人心善恶。”
试验当天,宋檀率先上前。花朵静静凝视她片刻,露珠忽地一闪,映出她幼年时蹲在母亲坟前哭泣的模样。接着又闪过她在实验室熬夜记录数据的画面,最后定格在她跪于雨中守护幼苗的那一瞬。
众人屏息。轮到陆川时,花心微颤,露珠映出他深夜独自修改算法的情景,还有一次他偷偷删除公司远程监控程序的瞬间。
而当小满走近,花朵突然闭合三秒,再开时,露珠竟流出一滴血泪。
“你怎么了?”宋檀急忙扶住她。
小满摇头苦笑:“我……上周接到医院电话,说我父亲癌细胞扩散了。我想过……拿样本去换治疗名额。”
全场寂静。
良久,宋檀握住她的手:“你没做,对吗?”
“没做。”小满流泪,“可我动了念头。”
“那就够了。”宋檀轻声道,“它没责怪你,只是提醒你别迷失。”
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株地黄,不仅记得过去,还在守护未来。
夏至之夜,全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没有锣鼓喧天,只有七盏油灯依次点亮,摆成北斗之形。孩子们围着药圃缓步行走,口中轻唱新编的歌谣:
>“星垂平野阔,
>月照药根深。
>不求花开早,
>只愿火长存。”
歌声落时,第七号穴上方空气微微扭曲,一道极淡的光丝升腾而起,直入云霄。卫星图像显示,那一刹那,方圆十里内的电磁场出现短暂紊乱,如同某种古老信号正在发送。
事后,宋檀在农事笺上写下最后一行字:
【万物皆有言,唯静者能闻。
吾辈躬耕于此,非为逆天改命,
只为在洪流之中,
守住那一声最初的萌动。】
窗外,蝉鸣初起,夏风拂过新叶,沙沙作响,仿佛大地正在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