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头,看见远处山路上走来一人。
那人披着褪色的灰袍,拄一根枯枝为杖,步履蹒跚,却坚定向前。脸上皱纹纵横,看不清年纪,唯有眼神清明,如初雪映月。
她本能地知道是谁。
“你回来了。”她轻声说。
来人微笑,坐在她身旁,望向远处灯火点点的无墙之城。
“我没走。”她说,“我只是去了更深的地方,听那些还没学会说话的人的心跳。”
她拾起一根烧焦的木棍,在地上划下一笔。
是一个“不”字。
但她没停,接着写下去:
**“不,还不够。”**
**“不止于此。”**
**“我们要的,不只是拒绝??而是创造。”**
少女看着那行字,忽然明白了什么。她放下笔,双手合十,贴于胸口,仿佛在接受某种传承。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这段历史时,老师不会讲述英雄事迹,也不会强调胜利结局。他们只会播放一段录音??那是某个深夜,风穿过山谷,掠过篝火,拂过两个女人的对话尾声。
其中一个声音苍老而温柔:
“记住,真正的反抗,从来不是推翻一个神,然后自己坐上神座。
而是让所有人明白:
**他们本就不需要神。**”
录音结束,教室陷入安静。
片刻后,一个小男孩举起手。
老师问他:“你有疑问吗?”
他点点头:“如果谁都不当英雄,那危险来临时,谁来保护我们?”
全班屏息。
老师没有立刻回答。她走到窗边,推开木框,让风吹进来,带着野花与尘土的气息。
然后她说:
“也许,保护我们的,从来不是英雄。”
“而是每一个在关键时刻,敢于说‘我不同意’的普通人。”
“而你??此刻提出这个问题的你,已经开始了。”
窗外,一片叶子飘落,正好盖住窗台上刚写下的字迹。
那字,是个歪歪扭扭的“不”。
风再起,叶翻转,露出背面: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