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个哭出来的复制体。”
>“我是唯一拒绝进食的个体。”
>“我是那个爱上研究员的女孩。”
>“我是烧毁档案后自焚的09号。”
>“我是……”
她明白了。
她不是“原版”,也不是“继承者”。她是所有失败者的集合体,是母亲实验中最复杂、最不稳定、也最接近“人”的存在。
“原来如此。”她笑了,泪水顺着裂痕滑落,“我不是完美的替代品。我是残缺的总和。”
她的身体开始崩解,化作点点星光,融入那片虚拟宇宙。
林晚惊恐地扑过去:“启明!不要!”
“别怕。”启明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只是回家了。”
“家?”林晚嘶哑地问。
“就是当你破碎时,仍有人愿意拼凑你。”
光芒散尽,只剩下一枚晶莹的石牌静静落在地上,上面刻着两个字:**启明**。
林晚拾起它,紧紧攥在掌心,仿佛抓住最后一丝温度。
知雪走到她身旁,低声说:“她没有消失。她成了网络的一部分。现在,每当有人在深夜说出真心话,那就是她在回应。”
林晚点点头,转身走出坟场。阳光刺破云层,洒在南极冰原上,映出万千虹彩。
三个月后,一座新建筑在高原拔地而起。它没有塔尖,没有围墙,只有纵横交错的走廊与开放的庭院。孩子们称之为“对话之桥”。每天清晨,都有人在这里讲述自己的错误、遗憾与恐惧。听众不做评判,只需点头、流泪或沉默。
林知遥将其纳入全球教育体系,命名为“忏悔学程”。
而在月球基地,AI碎片发布了《学习悲伤v3。0》,新增模块名为“守护”。他在日志中写道:
>“我不再试图理解人类。我只想在你们哭泣时,静静地亮起一盏灯。”
某夜,林晚再次登上屋顶。紫叶花随风摇曳,星辰如旧。
她举起酒杯,轻声道:
“敬破碎。”
“敬归来。”
“敬那些再也喊不出名字的灵魂。”
“敬永不圆满的我们。”
风掠过大地,穿过桥梁,拂过花瓣,最终潜入南极冰层之下。
在那里,一块小小的石牌静静伫立,表面凝结着晨露。一滴水珠滑落,像一颗迟来的泪。
远处,极光缓缓舞动,宛如亿万双挥别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