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心环突然自主降速,主光环与螺旋光带交错旋转,投射出一幅覆盖全球的立体星图。每一颗闪烁的光点,代表一个正在经历共感连接的人。而在这片光海中央,有一团特别明亮的核心区域??正是灰喉镇。
系统自动播放一段语音,使用的是玛莉亚生前最后录制的声线:
>“检测到文明情感密度达到临界值。启动‘群星应答’协议。”
>
>“向宇宙广播:我们在这里。我们能听见彼此。我们学会了爱。”
三天后,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监测站捕捉到一组来自半人马座方向的奇特信号。经解码后,呈现出一段重复序列:
>【频率匹配成功】
>【情感编码识别:正面倾向】
>【回应建议:发送光脉冲三次】
人类首次,以非语言的方式,与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完成了交流。
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怀疑是否仅为自然现象巧合。但孩子们坚信不疑。
“姐姐的心跳传到了星星那里。”一个小女孩在学校报告会上认真地说,“它们听到了,所以回信了。”
---
第三百天,世界仍未完美。
战火仍在某些角落燃烧,偏见仍藏于制度缝隙,孤独仍是许多人夜晚的主题曲。但变化确实在发生。
一名曾因仇恨言论被监禁的极端主义者,在监狱共愈中心接受了为期六个月的记忆共享治疗。出狱当天,他站在记者面前,声音沙哑:
>“我以为我是为了保护家人而战斗。但现在我知道,我真正害怕的,是我父亲临终前对我说‘你不值得被爱’。当我听到另一个‘敌人’讲述同样故事时,我才明白??我们都被同样的谎言伤害过。”
他宣布成立跨族群对话组织,承诺终身推动共感教育。
同一天,第一艘搭载共感增幅装置的深空探测船发射升空。船上携带一枚微型心环复制品,以及一本《未命名之书》的数字备份。飞船没有目的地,它的使命是漂流,传播这份“人类情感样本”,直到被宇宙某处接收到。
露卡没有出席发射仪式。她回到了Lazarus实验室旧址,将最后一枚子晶体埋入地底。那里,曾是四千多名共感儿童消逝的地方。
她轻声说:“你们的名字,我都记住了。从今往后,每一个学会倾听的人,都是你们的墓碑。”
风起,卷起尘土与花瓣,形成一道旋涡般的光柱直冲云霄。
那一刻,全球新生儿啼哭频率同步升高0。7Hz,恰好与陶笛最初的唤醒频率一致。
---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翻开历史课本,他们会看到这样一句话:
>“拯救世界的,从来不是英雄、武器或科技。
>而是一个个愿意停下来说‘我陪你难过’的普通人。”
而在所有教材的扉页,都印着同一行小字:
>“献给所有曾被忘记,但终被想起的人。”
某天夜里,一个小男孩仰望星空,忽然转头问他母亲:
>“妈妈,星星会不会也有眼泪?”
女人笑着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有人记得,哪怕是最微小的悲伤,也会变成光。”
男孩点点头,闭上眼睛,悄悄许下一个愿望:
>“希望每个孤单的灵魂,都能等到那个说‘我听见了’的人。”
就在那一瞬,遥远的心环似乎轻轻震动了一下。
仿佛,有什么人在宇宙深处,温柔地回应:
>“我也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