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一个春节过完了,枝头冒出零星的绿芽。
初春原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太初基地的核试验室却陷入了凝滞的气氛中。
穹顶的冷光在凌晨三点格外刺目,季听站在全息沙盘前,看着三维投影中跳动的等离子体模型,指节无意识抵在金属操作台上。
“总师。”王院士深深地吸起一口气,抬头看他:“你为什么就不肯让我们试一试?”
季听并没有看他,语气相当冷淡:“因为你们的参数优化度还不够。”
“我保证这个参数还能再优化17。3%。"曹恒志院士的白大褂下摆扫过地面传感器,全息屏上顿时绽开螺旋状磁流体模型,"你看这里——
布满老年斑的手指划开算法层,语也跟着加快:"如果采用动态拓扑结构,导环的充能时间能压缩到七分钟!
季听盯着投影中跳动的约束场数值,仿佛又看见二十五岁时爆开的环形火球。那场爆炸前三十秒,同样的磁场拓扑参数正在他眼前闪烁。
他理解两位院士的不甘与急切,因为他们已经抓住了通往核聚变的捷径,可这条路通往的终点,却是与他上一世同样的误区。
"绝对不行。"季听的眼中的眸光愈坚决,"导材料瞬时过载的风险过78%,电磁拓扑畸变会破坏……
"可是我们已经找到了缓冲方案!"王天忆将数据手套重重拍在量子终端上,全息屏炸开暴雨般的演算结果,"室温导的突破,让磁通钉扎强度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他眼角的皱纹在蓝光里颤动,眼神甚至带着几分恳切:"你亲自验收的材料数据,难道就为了否认我们,就要推翻它们的可靠性吗?!
“我没有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你们忘记了我屡次强调的安全冗余问题。”
"你二十一岁破解导临界态问题时,可从来没说过要什么安全冗余。"王院士摘下眼镜,布满血丝的眼睛直视年轻总师:"去年你要把实验室液氦储备全部调去做临界电流实验,我们这群老家伙可从来没有阻拦过。
季听的双眸敛了一瞬,再抬起时带着不容置喙的冷意:“我是这个基地的总师,一切实验方向由我决定,听清楚了吗。”
两位老人同时僵住。在这里两年多的时间,季听从来没有用总师的身份压过他们,哪怕在学术上有争执,对方也会用充分的数据来说服他们。
王院士忽然笑了一声,眼中却满满地都是失望:“季总师,我承认你确实是千年难遇的天才,但天才的傲气是一把双刃剑,既斩得开困境也容易划伤自己,我希望你能记住我这句话,永远保持清醒。”
说完他就转身离开了实验室,曹院士注意到季听垂在身侧的手正在颤抖,那是种极其克制的战栗,仿佛有看不见的锁链正在勒进掌纹。
他叹了一口气,上前劝道:“小季,王院士从年轻时就是直肠子一个,你别介意。”
“我不介意。”
季听说的不是场面话,因为两人固执的模样,与记忆里那个在爆炸前疯狂调试参数的自己已然重叠。
“小季,这次真的不一样,我们做了十七次短脉冲测试,约束时间已经突破……”
"九十六秒。"季听截断了他的话,因为这个数字,曾是爆炸前的最后停留在他视网膜上的记忆。
他阖了阖眸,深吸了一口气:“曹院士,这个方向的模拟实验我做过十三次,数据你们也都看过,你们的梯度设计根本达不到安全阈值。”
曹院士拧起眉,“可模拟终归是模拟,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真的不甘心。”
季听沉默了半晌,一字一句地道:“看来您没理解我刚才说的话,那我就再跟您说一次,我不同意。”
“小季,心态沉稳是科研者的宝贵品质,但实验探索的本质就是在未知的领域拓荒。”曹院士看着他,语重心长地道:“科学试验允许失败,但绝不允许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