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非控,乃唤;非合,乃见。”**
>??出自《心灯碑文?第三章》
林知语踉跄后退,眼中首次浮现动摇。她看到那些研究员一个个摘下头盔,眼中泪水流淌,跪地痛哭??他们终于想起了自己是谁。
“你们……为什么要反抗?”她喃喃。
“因为我们还记得痛。”一名研究员抬起头,声音哽咽,“也记得爱。是你让我们忘记的,但现在,我们都想起来了。”
少年走到她面前,没有责备,没有胜利者的姿态,只有深深的悲悯。
“你不是坏人。”他说,“你只是太害怕孤独了。你希望所有人都连在一起,是因为你自己从未真正被理解。可真正的连接,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差异中依然选择相望。”
林知语怔住,嘴唇微颤,最终缓缓跪下。
三天后,研究中心解散,所有设备封存,《情感自主宪章》被重新镌刻于主厅石壁之上。林知语自愿接受心理疏导,她说:“我想学着做一个普通人,而不是救世主。”
少年离开时,夕阳正洒在海面。远处,一群海豚跃出水面,尾鳍划出桃色轨迹。他知道,这场胜利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一次提醒:修仙之路,不在飞升,而在清醒。
数月后,他来到一片荒芜戈壁。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如今只剩黄沙漫天。但他感应到地下深处,有一缕极其微弱的共情回响??像是有人在黑暗中轻轻拍打墙壁。
他掘地三尺,发现一具陶棺。棺内并无尸骨,唯有一卷竹简,用古篆写着:
>“吾等九十九人,自愿埋骨于此,以身为基,筑心桥一座。愿后世行人,不必再以血肉铺路。”
落款日期竟是两千年前。
少年肃然起敬。原来早在系统统治之前,就有人尝试建立共情之路,只是失败了,被历史掩埋。但他们留下的种子,穿越时空,最终在他手中发芽。
他在陶棺旁种下一株桃树苗,用随身携带的海水浇灌。七日后,嫩芽破土而出,叶片泛着青铜般的光泽。
当晚,他又梦见了那个“另一个自己”。
这一次,那人站在焦土尽头,手中握着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映照着他冰冷的眼眸,却也在慢慢融化。
“你总是这样,”那人说,“不肯停歇,也不肯回头。你以为你在拯救世界?其实你只是在逃避??逃避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命运。”
少年静静地看着他:“那你呢?你又是谁?”
“我是你放弃的所有可能性。”那人低语,“是你没能成为的父亲,是你错过的爱情,是你藏在袖中的懦弱。你披荆斩棘,只为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可如果有一天,你不走了呢?如果你停下来,只是坐在院子里,看一朵花开呢?”
少年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也许那一天还没到。但我答应你,当我真正老去的时候,我会放下一切,只为自己活一天。”
那人笑了,第一次露出温暖的表情。然后,身影渐渐消散,化作点点星光,落入少年心间。
醒来时,晨光初现。他摸了摸脸颊,发现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
他站起身,拍去尘土,继续前行。
前方是一座废弃小镇,传闻每到午夜,总能听见孩童读书声,却不见人影。当地人称其为“遗忘学堂”,说是旧时代被迫失学者的灵魂仍在苦读。
他知道,那里又有一个名字等待被唤醒。
风吹过戈壁,桃树摇曳,新叶沙沙作响,如同一句古老的应答: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