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运河3(第2页)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运河3(第2页)

原来如此。刘维桢不仅留下了证据,还布下了一局跨越三代的棋??用儿子做诱饵,用女儿做执刃者,用敌人之后(自己)做最终的审判者。

“那你为何现在现身?”他问。

“因为铃响了。”耶律琢指向窗外,“你摇动铜铃那一刻,就等于宣告:守河者已变为点火人。刘夫人等的就是这一刻。”

“她到底想干什么?”

“重启白鹰社。”耶律琢一字一句道,“不是为了复仇,是为了重建。她要的不是一个腐败的监察机构,而是一个超越朝廷、凌驾律法之上的‘天罚之手’。而你,耶律琚,既是宋臣,又是契丹血脉,既知内廷秘辛,又握外朝实权??你是唯一能统合南北、贯通生死的人选。”

耶律琚沉默良久,终于苦笑:“所以我才是她真正的‘容器’?”

“你不接受也得接受。”耶律琢从袖中取出一枚黑色玉牌,上刻展翅白鹰,“这是‘鹰主’信物,原属刘维桢。他在自尽前夜,亲手交给了住持师父。今日,我传给你。”

耶律琚没有伸手。

“若我接过,便是背叛大宋。”

“若你不接,便是辜负真相。”耶律琢冷冷道,“你以为赵煦真的想查明北枢案?他不过是借你之手清除冯延寿,稳固皇权罢了。待风波平息,他会封存一切,继续‘止于智者之笔’。你能忍吗?”

耶律琚闭上眼。

他不能。

他曾看着流民归乡而欣慰,也曾因证物出土而振奋,但他更清楚:制度可以修补,人心却难回头。冯延寿死了,可下一个“冯延寿”已在御前侍奉;北枢案昭雪了,可新的勾结正在边关滋生。

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那种允许罪恶循环的结构。

就像那口井??埋下冤魂,却滋养着后来者的权力根系。

“我若接下,如何行事?”他终于开口。

“三步。”耶律琢道,“第一步,借辽使求和之机,主动请缨为使节南下谈判,名义上商议遣返事宜,实则探明对方掌握多少内幕;第二步,在边境设立‘义仓’,以赈灾之名聚集流民、训练死士,打造不受朝廷节制的力量;第三步,找到其余八口‘符文井’,开启‘鹰狱遗阵’,唤醒散落天下的白鹰余党。”

“九井联动,方可通幽。”耶律琚低声接道,竟是脱口而出,仿佛记忆深处早有烙印。

耶律琢点头:“你知道的比你以为的多得多。因为你小时候,母亲常对你唱一首契丹古谣:‘井底龙眠百年醒,白羽化火照幽冥。’”

耶律琚浑身一震。

那确实是童年记忆中最熟悉的歌谣,只是他一直以为那是安眠曲。

原来,那是誓词。

三日后,耶律琚上奏朝廷,自请为“南北和谈特使”,愿亲赴雁门关与辽使会谈。奏章中言辞恳切:“今辽人示好,实乃边疆百姓之福。臣虽不才,愿以身涉险,换十年太平。”

赵煦览奏良久,召见于便殿。

“你不怕有去无回?”皇帝直视其目。

“若能以一命换边境安宁,值。”耶律琚叩首。

赵煦轻叹:“朕知你心中仍有不甘。但有些事,到此为止即可。北枢案已结,冯延寿伏法,忠魂得慰。再往前走,怕是连你也控制不了局面。”

“臣只求守住底线。”耶律琚平静道,“不滥杀,不篡权,只为让无辜者不再蒙冤。”

皇帝久久不语,终允所请。

离京那日,天降细雪。甘兰进随行护卫,身后跟着十二辆辎重车,装载着丝绸、药材与粮食??名义上是馈赠辽人的礼品,实则每一辆车底夹层中,皆藏有兵器、火药与密写药水。

途经黄河渡口,耶律琚驻马回望汴京方向,烟雨朦胧,不见城楼。

“大人,真的要走这条路吗?”甘兰进低声问。

“我已经没有退路了。”耶律琚摸了摸怀中的铜铃,“况且,或许这才是父亲真正希望看到的结局??一个不属于任何一方的执法者,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发声。”

抵达雁门关时,辽使已在等候。为首者乃南院大王耶律隆运,年逾五旬,目光如鹰。

双方会于关外空地,中间燃起篝火。

“贵国愿归还山地,条件只有一个:遣返耶律氏遗孤。”耶律隆运开门见山。

耶律琚不动声色:“请问,这位遗孤姓名为何?生于何地?有何凭证?”

“名讳不便透露。”耶律隆运微笑,“但我们掌握确凿证据,此人现居南朝某佛寺,幼年由宫中乳母转交僧侣抚养,右肩有火焰形胎记。若贵国肯交还,我国愿割让紫荆岭至青石峡一带三百里山地,并承诺十年内不犯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我为王
吻天的狼我为王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