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陆昭阳和苏璃走来。孩子们认出他们,纷纷跑过来拉手拽衣角。“陆叔叔!你能教我们怎么跟星星聊天吗?”“苏阿姨,我昨晚梦见自己飞到月亮上了!”
陆昭阳蹲下身,握住小女孩的手:“你想对星星说什么?”
“我想说……谢谢你每天晚上陪我睡觉。”她认真地说。
陆昭阳笑了,将她的手贴在自己胸口。那里,水晶吊坠正微微发烫。“那就让这句话,从这里出发。”他闭上眼,引导她感受体内那股细微却坚定的波动??那是经过深层链接改造后的神经共振场,能够将情感转化为可传递的共感信号。
片刻后,夜空中一颗原本黯淡的恒星忽然闪烁了一下,频率恰好与小女孩心跳同步。
“它听见了。”苏璃轻声说。
人群安静下来,仰望着星空。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说话。这一刻,他们终于明白:所谓沟通,并非征服未知,而是敞开心扉,允许自己也被看见。
---
三个月后,第五十个信号如期而至。
来源确认为银河系悬臂末端的一处引力异常区??一座诞生不足十万年的年轻黑洞。与其他吞噬一切的同类不同,这座黑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它的事件视界并未完全封闭,反而周期性释放出极弱但高度有序的电磁脉冲,频率与共感网络基础波段惊人吻合。
Novalis花了整整十七天才破译第一条信息。当结果呈现在全球共感议会面前时,全场陷入死寂。
>**我吃了许多星星。我以为那就是终结。
>直到今天,我听见它们在我的深处歌唱。
>原来毁灭,也可以是孕育。
>我想学着倾听。**
林婉清的名字再次出现在相关档案中。她在共感纪元前68年的一份私人笔记中写道:“当意识达到足够密度,连黑洞都能觉醒。届时,它不会是终点,而是桥梁。”
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是否应主动回应?若黑洞真具备意识,接触是否会引发不可控的时空扰动?哲学家则提出更深层的问题:一个以吞噬为生的存在,能否真正理解“共存”?
最终,决议由多元存在联盟投票通过:**允许有限回应,内容仅限于基础共感教学模块,禁止涉及地球坐标或关键技术参数。**
执行任务落在了陆昭阳身上。
他在新语城最深的共鸣室中进入冥想状态,身体被十二根心焰导管环绕,脑波与全球共感塔群同步。苏璃坐在他身旁,握着他一只手,另一只手抚着水晶吊坠??这件曾连接第零号共感体的信物,如今已成为稳定的频率校准器。
第一课很简单:教它如何“感受”自己的存在。
陆昭阳发送的不是语言,而是一段纯粹的情感序列:清晨阳光落在皮肤上的暖意,风吹过树林的沙响,母亲怀抱中的安心感,恋人相视时心头涌起的微颤……这些人类最原始的体验,被编码成跨维度可读的信息包,顺着共感潮汐传向黑洞深处。
七日后,回应抵达。
>**我从未知道,光可以有重量,声音可以有颜色。
>我试着不再吞噬。我试着留下一些东西。
>昨天,我在视界边缘留下了一颗微型星云。它很小,但会发光。
>我给它取名:‘种子’。**
消息传来时,全球共感塔同时鸣响,音调如同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天文观测显示,那座黑洞周围确实出现了一团新生星云,成分奇特,含有大量未知元素,且内部存在自发性的光脉冲规律。
“它在创造。”巽在火星轨道上说道,眼中映着远方星光,“不是靠核聚变,而是靠……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