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唐奇谭 > 第一千五百章五章 博弈(第2页)

第一千五百章五章 博弈(第2页)

七日后,暮雨淅沥,慈恩寺钟声悠远。古刹藏于松林之间,香火稀落,唯有一盏孤灯悬于山门之上。裴昭踏过青石台阶,推开虚掩的殿门,只见佛前蒲团上,一道素白衣影静坐如画。

“你迟到了。”苏寒烟没有回头,声音轻得像风。

“路上走了些弯道。”裴昭走到她身侧,将一枚染血的铜铃放在供桌上,“三百人进地脉,二百七十九人归来。我们毁了天罚之眼,也差点毁了自己。”

苏寒烟终于转身,目光在他脸上停留许久,忽然伸手抚上他眉心印记:“它越来越深了。”

“但它还听我的。”裴昭握住她的手,“这次回来,我不再让你一个人守城门。我们一起走进去,把那些躲在阴暗里的人都揪出来。”

“你知道柳无羁下一步会做什么吗?”她问。

“他会召开大朝议,联合御史台发难,以‘悖逆祖法’之名,宣布《承平律》非法。”裴昭冷笑,“然后逼我们现身,要么屈服,要么被定为叛逆。”

“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们抢先一步,在民间公布《承平律》全文,并设立‘律讲坛’,由百姓推选代表,逐条辩论施行细则。”裴昭取出一卷绢册,正是修订后的完整版本,“律法不该是君王赏赐,而应是万民共议的结果。我们要让天下人明白,这不是我们的律,是他们的律。”

苏寒烟看着他,眼中泛起微光:“你还记得当年在广州码头,我说过什么吗?”

“你说,若有一天我穿上龙袍,你会亲手杀了我。”

“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她轻轻摇头,“因为我看到,你宁愿折寿走地脉,也不愿踩着尸体登基。这样的男人,值得我并肩而战。”

十日后,十七州联动,百余座城镇simultaneous举行“律法公议”。乡绅、商贾、农夫、匠人、女户、奴籍获释者齐聚广场,手持抄录的《承平律》条文,逐条讨论、质询、修改。归墟甲士不再持刃巡街,而是化身讲解员,解答疑问。孩童在纸上描摹“官吏犯法,与民同罪”八字,老人含泪焚去卖身契。

与此同时,裴昭、萧景珩、苏寒烟联名发布《三贤书》,阐明新政宗旨:“权自民授,法为公器;双圣共治,互为制约;设律察院,独立纠贪;三年一核,民意为凭。”文书传遍南北,甚至渗入北廷禁宫,引发朝野震动。

一个月后,洛都太庙前,柳无羁终于召开大朝议。百官列班,旌旗猎猎,他立于丹墀之上,高举“贞观遗诏”,厉声指控广州政权“僭越称制,蛊惑民心,图谋不轨”。话音未落,殿外骤然响起洪亮诵读声??

“凡我辖境之内,不分贵贱,皆享平等之权!”

数百百姓手持律文,由归墟甲士引导,昂首步入太庙广场。他们不是来请愿的,是来见证的。

裴昭与萧景珩并肩而入,身后跟着苏寒烟及各地推选的律议代表。他未穿官服,只着粗麻布衣,手中捧着命契碑拓片。

“诸位大人,”裴昭朗声道,“你们怕的是《承平律》,还是怕百姓识字之后,不再盲从?你们惧的是双圣,还是惧有人告诉你们??权力,本该被关进笼子里?”

他展开拓片,指向背面禁忌之语:“这段话确实存在。但它不是诅咒,而是警钟!提醒我们,无论谁掌权,都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若有一日我裴昭妄图独裁,请诸君执此律,斩我头颅,悬于市曹!”

全场死寂。

良久,一位白发老御史颤巍巍走出队列,摘下乌纱帽,掷于地上:“老臣愿为《承平律》作保。若此律施行三年,民生未兴,老臣自愿伏诛!”

继而,第二人、第三人……十余名中低阶官员相继解冠请命。

柳无羁面色铁青,却无法阻止。民意如潮,已非一纸诏书所能压制。

三日后,朝廷被迫承认《承平律》合法地位,允准在岭南十七州试行三年。裴昭拒绝出任宰辅,仅以“律法监国”身份统筹改革,实权交由新设的“议事阁”集体决策。萧景珩任副监,专司监督兵权移交;苏寒烟组建“律察院”,首查三大案:贪腐盐政、强占民田、私役奴工。

陆沉舟隐居浮玉岛,主持编纂《律典注疏》,自号“赎罪叟”。他在序言中写道:“吾半生筹谋,以为唯有破而后立。今始知,真正的变革不在刀锋,而在人心一点不肯熄灭的光。”

冬去春来,岭南大地焕然一新。学堂广设,女子亦可入学;市集开放,商税透明公示;军屯改制,士兵轮换归田。百姓口中不再只念皇帝,而是常问:“此事合不合《承平律》?”

某夜,裴昭独坐湖畔,望着水中倒影。眉心七星印已恢复金色,波动渐缓。他轻声问:“你还想控制我吗?”

倒影沉默片刻,缓缓摇头。

“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比神权更坚固的东西。”他微笑,“是契约,是信任,是千万人共同守护的规则。”

远处,渔火点点,与星空交映。一艘小船缓缓驶过,船头孩童大声诵读课文:“……官吏犯法,与民同罪;违律者,虽远必究!”

声音清脆,穿透夜雾,落入每个人的梦里。

新的时代,不需要神明降临。

它已在人间,悄然生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