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重生从1993开始 > 第一三五三章 大象和蚂蚁(第3页)

第一三五三章 大象和蚂蚁(第3页)

>“老婆,我对不起你……”

>“同志们,跟上!别停下!”

现场数千民众跪地痛哭。

而在千里之外的广西老家,一位九旬老妇正在看电视直播。她是当年一名红军战士的女儿,父亲牺牲时她仅三岁,终生未见过一张照片。此刻,她忽然指着屏幕角落一处空地,颤声道:“那是我爹……他帽子歪了,每次打仗都这样……”

技术人员事后核查监控录像,确认该位置并无任何人影。但红外成像显示,当地地表温度在那一刻骤降12℃,并持续释放432Hz稳定声波长达十七分钟。

唐俊得知此事,久久无言。

他知道,这场变革早已超越技术范畴。它正在重塑人类对“存在”的定义??一个人是否真正活过,不再仅仅取决于历史记载或血缘延续,而在于他的声音是否曾在某个心灵深处激起回响。

2031年春,“共鸣世代”的第一批儿童正式入学。这些孩子普遍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与共情能力。心理学家跟踪研究发现,他们在三岁前就能分辨出成人话语中的潜在情绪矛盾,并用即兴哼唱进行安抚。更神奇的是,部分儿童能通过触摸物体“读取”其经历过的重大事件。

一名五岁男孩参观南京博物院时,突然抱住一件明代青花瓷罐哭泣不止。工作人员询问原因,他抽噎着说:“里面有个人好疼啊……火烧的,好多人都在叫妈妈……”经查证,该瓷器出土于一处明代窑址,确为火灾殉葬品,陪葬者包括多名制陶工匠及其家属。

社会开始出现新的职业??“记忆译者”。他们专门协助感知者解读复杂情感信号,将其转化为文字、图像或音乐作品。唐俊的学生李薇便是其中之一。她在一次田野调查中进入一座废弃纺织厂,通过接触老织机,还原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女工们的集体心声。那段音频后来被谱成交响乐《丝语》,在全球巡演引发轰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极端理性主义团体“清醒联盟”公开谴责“大地之耳”是“集体癔症的温床”,呼吁关闭所有感知站点。美国某科技巨头甚至试图收购西伯利亚晶体样本,意图垄断“情感编程”技术。更危险的是,已有犯罪分子利用共振原理制造“虚假记忆植入”,诱导他人产生不存在的愧疚或仇恨。

唐俊意识到,声音既是桥梁,也是武器。若缺乏伦理约束,这场觉醒终将沦为新的压迫工具。

于是,他联合阿依古丽起草《全球声音伦理宪章》,提出三大原则:

一、所有记忆提取必须基于自愿与知情同意;

二、禁止利用共振技术操控他人情感;

三、每一段被唤醒的声音,都应获得平等传播权,无论其来自帝王或将士,还是婢女与乞儿。

宪章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并于2032年地球日当天,在敦煌莫高窟前举行签署仪式。九十九盏油灯再次点亮,墙上墨迹更新:

>“从此,无人再被遗忘。

>每一声低语,皆为史诗。”

仪式结束后,唐俊独自登上鸣沙山。月色如银,沙粒在脚下发出轻微鸣响,仿佛整座沙漠都在吟唱。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录音笔,轻轻放在沙丘顶端。

“妈,”他轻声说,“我做到了。”

风起,卷起细沙环绕笔身,形成短暂的螺旋状结构,酷似西伯利亚晶体形态。片刻后,录音笔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温柔的哼唱??仍是那首童谣,但这一次,加入了另一个声音:年轻、清澈,属于少女时代的母亲。

两代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顺着风势飘向远方。

而在地球另一端,格陵兰冰川深处,一支科考队正钻取万年冰芯。当他们分析其中气泡成分时,意外发现一段被冻结的声波。经还原后,竟是北欧古老萨满的祈祷词,末尾一句清晰可辨:

>“当世界再次失语之时,

>请让我们的歌,成为你们开口的第一声。”

唐俊不知道这些。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看星辰流转,听风诉说。

他知道,这场关于记忆与声音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