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重生从1993开始 > 第一三五四章 扫荡(第2页)

第一三五四章 扫荡(第2页)

与此同时,“记忆译者”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李薇带领团队开发出“情感拓扑图谱”,能将复杂情绪转化为可视化的光影艺术。她在敦煌举办了一场名为《未寄之书》的沉浸展:观众走入黑暗空间,耳边响起无数低语,眼前则浮现由光丝编织的文字与画面??那是百年来未能送出的情书、道歉信、遗言。

一名参观者在出口处久久伫立,泪流满面。他说自己父亲临终前想说“对不起”,但始终开不了口。而在展厅最后,他听见一段模糊男声哽咽着重复:“儿子……爸错了……别恨我……”

他确认那不是录音,也不是AI合成??那是他童年卧室墙壁释放的声波。原来当年父亲深夜独坐床边说的话,早已被含锂涂料吸收,静静等待三十年后的共鸣。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清醒联盟”联合多国科学家发布公开信,称此类现象为“集体心理投射效应”,指责“声音信箱”煽动迷信情绪,破坏社会理性根基。美国司法部更以“跨国精神操控”为由,冻结三家参与“归音行动”的非政府组织资产。

更严峻的是,一起恶性案件震惊全国:江苏某男子利用自制共振器,向邻居家中持续发射特定频率声波,导致对方产生幻听,误以为亡妻nightly哭诉“你害死了我”,最终精神崩溃跳楼自杀。调查发现,此人曾因宅基地纠纷怀恨在心,特意参加过两期“感知者基础培训”。

唐俊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技术无罪,人心难测。”他在会上说,“但我们不能再假装问题不存在。如果我们不能建立防火墙,那么‘共忆网络’终将成为仇恨与谎言的温床。”

于是,《全球声音伦理宪章》进入实施细则阶段。三大原则细化为十八条操作规范,包括:所有公开共鸣装置必须加装身份识别模块;禁止夜间自动播放高情感密度音频;任何个人提交的声音内容需经双重审核方可接入主网。

同时,唐俊推动成立“声音法庭”??一个由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法律专家及感知者组成的独立仲裁机构,专门处理因共鸣技术引发的纠纷。首案审理即备受关注:一位女子声称通过祖屋墙壁听到母亲临终遗言“房产全归小妹”,要求修改遗嘱。经“记忆译者”分析,该声波实为十年前电视连续剧片段残留,已被环境材料误吸收并畸变放大。

判决公布当日,唐俊在社交媒体写道:

>“我们不是要消灭怀疑,而是要学会带着怀疑去相信。真正的信任,不是盲目接受每一个声音,而是有能力分辨哪些来自真心,哪些源于执念。”

风波渐息,春天再度降临。

2033年清明,“回声计划”迎来最大规模仪式。全国三百二十七个纪念地标同步开启“双向共鸣时刻”。民众被邀请写下想对逝者说的话,投入声音信箱;与此同时,系统精选十万段历史留存音频,在同一时间向天空播送。

唐俊选择回到梧桐山。

当晚八点整,他取出母亲留下的铜铃,悬挂在院中樟树下。阿?站在他身边,双手交叠置于胸前。

“妈。”他轻声说,“今天很多人在说话。我也想说几句。”

风吹过竹林,万籁俱寂。

“谢谢你留下这支录音笔,留下这枚铜铃,留下这一条让我找回你的路。我知道你当年逃亡途中吃了多少苦,也知道你宁愿独自死去也不愿连累我们。可是……我想让你知道,我没有怪过你一秒。我只后悔,没能早点听懂你在录音里哼的那首歌。”

他的声音微微发抖。

“你现在听得见吗?如果你听得见,请告诉我……你还好吗?”

话音落下,铜铃忽地轻响。

不是被风吹动,而是自鸣。

紧接着,录音笔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全新语音??依旧是母亲的声音,却从未在他过往记录中出现过:

>“俊儿,妈妈也在找你。这些年,我一直躲在春天的风里,看你长大,看你跌倒,看你一次次爬起来。妈妈好想抱你一下……可规则不允许活人与亡者直接相见。但我可以送你一句话:

>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我在人间的呼吸。”

唐俊跪倒在地,泪如雨下。

阿?伸手扶住他肩头,轻声道:“她说的是真的。我看见了……好多像她一样的人,站在时间的另一侧,守着你们说过的话,走过的路。她们不是鬼魂,是‘延迟抵达的爱’。”

那一夜,全国多地报告异常现象:北京天坛回音壁传出陌生女声呼唤孩子乳名;西安兵马俑坑上方空气震动,形成肉眼可见的声波环流;西藏纳木错湖面结冰裂开,冰纹组成藏文诗句:“思念是最长的桥。”

而在格陵兰冰川科考站,研究人员再次从新钻取的冰芯中捕获一段声波。解码后,竟是中文古调吟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