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我真没想下围棋啊! >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与人类的思考方式不符(第1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与人类的思考方式不符(第1页)

终于,荒木野再次夹出棋子,在全世界的注视之下,落于棋盘!

哒!

八列十二行,碰!

很快,俞邵也夹出棋子,落于棋盘!

“阵势虽然大概率被打散,但白棋,却也如我所愿被彻底分割!”。。。

暴雨过后,山间弥漫着湿漉漉的雾气,像一层薄纱裹住整片山谷。我们驱车缓缓驶出村庄时,吉克阿普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没有挥手,只是静静望着。后视镜里,他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被升腾的晨雾吞没。车内挂着那块“听懂的心”木牌,在颠簸中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敲击声,仿佛仍在延续昨夜未尽的节奏。

山路泥泞未干,车轮碾过碎石与积水,车身不时打滑。我紧握方向盘,额头沁出细汗。沈砚之坐在旁边,闭眼听着录音笔里昨晚录下的那段“棋曲”??那是由指尖敲击桌面构成的旋律,断续、深沉,却带着某种无法言说的秩序感。他忽然睁开眼:“你有没有发现,他走的每一步,都像在复述一段记忆?不是攻防,是回溯。”

我没说话,只点了点头。脑海里浮现出墙上那些密布的炭笔棋形:有的如河流分岔,有的似群鸟飞散,还有一组反复出现的环形结构,像是某种仪式的轨迹。那一刻我才明白,吉克阿普不是在下棋,而是在用棋盘重走他一生讲过的那些故事。失聪之后,语言离他而去,但叙述的本能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落地生根。

翻过一道缓坡,信号终于恢复。手机震动起来,是阿依古丽发来的消息:“《轮到我了》排练顺利。孩子们把‘大地棋盘’搬上了舞台,说要让观众踩进来走一步。”后面附了一张照片:十几个孩子围成一圈,手拉着手,脚下是一幅用彩布拼成的棋盘,中央放着一朵干枯的雪莲标本。我的心猛地一颤,仿佛听见了远方的召唤。

沈砚之看着屏幕良久,低声说:“他们已经开始说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在凉山边缘的一个彝族寨子里落脚。这里地势陡峭,房屋依山而建,梯田层层叠叠如刀刻。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名叫洛古,说话直率豪爽。听说我们要办“无界棋局”,他咧嘴一笑:“我们这儿有句老话??‘火塘边的话,比饭还多’。你们要是能让大家围着棋盘说上几句真心话,就算成功。”

我们在村中央的晒谷场铺开了大地棋盘。起初只有几个孩子好奇地跑来围观,赤脚踩在格子上蹦跳。我蹲下身,问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你想在这儿放一颗什么颜色的棋子?”

她歪头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红玛瑙珠子:“红色!这是我阿妈给我的护身符。”

“那你想对谁说句话?”我继续问。

她踮起脚尖,把珠子轻轻放在右下角:“我想告诉我死去的弟弟,姐姐还记得他。”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不远处正在抽烟的老人停下了动作,目光投来。沈砚之默默记下了这个位置。

消息很快传开。第二天清晨,晒谷场上已站满了人。有背着竹篓的妇女,有拄拐的老人,也有刚放学归来的小学生。他们不再只是看热闹,而是主动询问:“我能走一步吗?”

我们沿用了塔什库尔干的“传递机制”:每人只能走一次,顺序抽签决定。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加了一个新规则??落子前必须说出一句话,哪怕只有一个词。

第一位抽中的是位八十多岁的毕摩(祭司),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如沟壑纵横。他颤巍巍走到棋盘前,将一枚黑漆木雕的棋子缓缓放下,声音低沉却清晰:“**归来。**”

翻译告诉我们,他年轻时曾参与一场部落纷争,亲手送走了七个族人。此后五十年,他每年都在火塘边念这个名字,祈求亡魂归乡。“今天我把这句话落在地上,”他说,“希望风能带他们回来。”

全场寂静无声。紧接着,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妇女上场。她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走到棋盘中央,放下一颗银饰打磨的白子:“**活着。**”

她的丈夫在去年修路时坠崖身亡,孩子出生那天,她独自在产房哭到天亮。“我不想报仇,也不想恨谁,”她轻声说,“我只想让孩子知道,妈妈撑下来了。”

掌声响起时,有人开始抹眼泪。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前。一位退伍老兵放下了军功章改制的棋子,说:“**没丢脸。**”一个辍学打工三年后返乡的年轻人说:“**我还想读书。**”一个小男孩捧着半截粉笔头,认真地说:“**老师,我想上学。**”

当第一百零七颗棋子落下时,整幅棋盘已不再是黑白对抗的战场,而像一幅用语言编织的地图,标记着疼痛、渴望、忏悔与希望。最令人动容的是最后一位参与者??一个患有癫痫的少年,常年被村民视为“不祥之人”。他由母亲搀扶着走到棋盘前,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放在左上角,嘴唇哆嗦着吐出三个字:“**请……原谅。**”

那一刻,我看见好几个壮年男子转过身去,肩膀微微耸动。

活动结束后的晚上,洛古召集全村人在火塘边聚会。酒碗递了一圈又一圈,有人开始唱歌,有人讲述祖辈迁徙的故事。沈砚之拿出笔记本,请大家为这盘棋起个名字。有人说叫“开口的日子”,有人说叫“心落地的地方”。最后,一个六岁男孩仰头说:“它还在走啊,怎么能叫结束的名字呢?”

沈砚之笑了。他在本子上写下:“**未完之局。**”

临行前,村民们送给我们一件礼物:一幅用羊毛毡绣成的棋盘图案,每一颗交叉点都用不同颜色的线代表一个人的名字。背面写着一行彝文,翻译过来是:“从此以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句话,都有地方可去。”

车子再次启程,穿过云雾缭绕的山道。沿途风景变幻莫测,有时是悬崖峭壁,有时是溪流潺潺。我和沈砚之轮流开车,累了就在路边停下休息。某天傍晚,我们在一处废弃的护林站过夜。屋内积满灰尘,墙角堆着几本泛黄的日志。我随手翻开一页,竟看到一段潦草的字迹:

>“1987年4月3日晴

>今天来了个奇怪的男人,背个破包,里面全是石头。他说这些是他和死去妻子下的棋,每一颗都记得她说过的话。我不信,他就摆给我看。黑子是吵架那天她摔门而出的脚步,白子是她病床上最后一次微笑……最后他说:‘我不是赢了棋,是赢回了回忆。’

>我没留地址,但他走的时候,眼里有光。”

我怔住了。沈砚之接过日志,沉默许久,才轻声道:“原来这条路,早就有人走过。”

几天后,我们抵达预定的目的地??一所位于半山腰的彝族小学。学校只有五间教室,师资匮乏,多数孩子要走两小时山路才能到校。校长是个年轻的女教师,叫苏?,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她见到我们时眼睛发亮:“我一直关注你们的‘无界棋局’,还带着学生模仿过你们在塔县的做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我为王
吻天的狼我为王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