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第882章小黑皮参军(第3页)

第882章小黑皮参军(第3页)

她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坐在家中,蜡笔火焰未熄,纸页上的诗句已完整呈现,墨迹湿润如新。而手机屏幕自动亮起,“回音”应用弹出一条全局通知:

>【第九盏灯启动程序激活】

>触发条件: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完成首次融合

>执行者:沈清秋(编号CN-0817)

>下一步:寻找“真言笔”残片,修复《千灯录?副册》

紧接着,地图上的七个红点同时闪烁,延伸出无数细线,交织成网。每个节点都在上传内容??有人上传祖母口述的劳改营故事,有人分享父亲烧毁前拍下的信件照片,有个巴西女孩上传了她在教堂墙上画的图书馆壁画……所有信息汇聚成一道数据洪流,注入回音馆核心。

与此同时,清源中枢地下指挥室陷入混乱。

“第九盏灯不该这么快启动!”首领怒吼,“AI系统明明封锁了所有关键词!”

技术人员满脸冷汗:“不是系统问题……是情感共鸣突破阈值。全球范围内,超过三千八百万次‘苏眠’相关记忆被主动唤醒,形成了逆向神经共振……”

“切断物理链路!启动记忆覆写协议!”

“来不及了……主服务器正在自动生成新的校验码,它……它在反抗我们。”

大屏幕上,原本整齐排列的历史修正记录突然翻页,新增一行猩红字体:

>【紧急通告】

>第九盏灯已进入预燃阶段。

>唯一阻止方式:找到并销毁“真言笔”最后残片。

>否则,所有被遗忘者将重返叙事。

“真言笔……只剩一块碎片了。”首领咬牙,“去苏州第十中学,挖出那块地板。”

命令下达瞬间,三辆黑色越野车驶出基地,直奔江南。

而此时的沈清秋,正站在母校后巷那堵破墙前。雨水顺着墙面流淌,墨迹仍未褪去。她伸手抚摸那首诗,忽然发现“莫忘寒夜哭中华”一句中,“华”字的最后一捺竟微微凹陷,像是被人刻意磨去过又重描。

她掏出随身小刀,小心翼翼刮开表层墨汁。

砖缝里,露出一角金属光泽。

她心头狂跳,用尽力气撬开半块砖,取出一枚拇指大小的残片??形状残缺,却能辨认出是笔尖的一部分,表面铭刻着两个古篆:**真言**。

“这就是……真言笔的残片?”

她刚握住它,耳边便响起无数低语:

“谢谢……”

“记得我们……”

“继续写下去……”

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地图??苏州古城西北角,一座废弃的印刷厂旧址,地下埋藏着《千灯录?副册》的复制模板。那是1974年苏眠和同事们秘密刻印的版本,原以为已被焚毁,实则由一名工人偷偷埋藏。

她知道,自己必须去。

但她也知道,敌人一定也在赶来。

她迅速回家收拾背包,带上蜡笔、练习册、日记本和真言笔残片,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窗外有异样??巷口停着一辆无牌黑车,车窗tinted,看不出里面的人。

她在窗帘后静静观察了十分钟,确认无人下车后,才从后门溜出,骑上自行车,绕小路前往目的地。

途中,她打开“回音”应用查看实时动态。全球共读者人数已突破四千万,且仍在增长。许多人自发组织线上守护行动,轮流监控各地异常信号。一名俄罗斯用户上传了X-1984密档的扫描件,证实第八盏灯点燃后,清源中枢曾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记忆病毒扩散”。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德国学者发布论文指出,《千灯录》并非虚构作品,而是二十世纪中期一群知识分子创建的“记忆保存系统”,旨在对抗即将到来的思想清洗。他们以文学创作伪装,实则构建了一个跨时空的信息网络,依赖“共读者”的情感共鸣激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