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医生,给制度‘看病’。”他对身旁的村支书说道,“但我们不能只治标,更要治本。”
村支书点点头:“这条路不容易,但总得有人走。”
次日清晨,朱远航便启程前往西南某省。那里的问题最为突出,也是此次督导的重点区域。
抵达县城后,朱远航没有直接去县政府,而是先走访了几户普通村民。他想听听最真实的声音。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拉着他的手说:“我们知道你们是来帮我们的,但我们也怕,怕你们来了又走,那些人还会回来报复我们。”
朱远航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我向你保证,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这种情况再发生。”
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信任。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朱远航带领督导组深入乡镇、村庄,召开数十场座谈会,收集上千份意见书,并对当地政府进行了严厉问责。
最终,在中央的强力介入下,该县主要负责人被免职,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同时,该县也被列入“重点整改对象”,未来三年内不得参与任何国家级治理创新试点项目。
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也成为“区块链信用体系”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回到青岭后,朱远航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着手撰写一本名为《技术治理的边界》的专著,系统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守住治理的底线。
这本书后来被中央党校列为领导干部必读书目之一,也成为国内首个关于“技术伦理与治理现代化”议题的权威著作。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已是2023年深秋。青岭的田野上,稻谷又一次丰收,金黄的稻浪在阳光下泛起波光,仿佛也在为这片土地上的改变而欢欣鼓舞。
朱远航依旧坐在老槐树下,手中拿着一本刚刚完成的新书样稿,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他知道,这条通往理想治理的道路还很长,但至少,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青岭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2024年开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官场。中央纪委接连通报多起涉及基层治理领域的腐败案件,其中数起案件竟牵涉到“区块链信用体系”的技术滥用问题。某些地方政府打着“治理创新”的旗号,实则利用技术手段操控民意、打压异见、谋取私利,甚至与黑势力勾结,形成了一套隐秘的利益链条。
朱远航再一次被召入京,参与中央组织的专项调研工作。这一次的任务更为艰巨??不仅要彻查已曝光的案件,还要全面梳理“区块链信用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运行情况,找出制度漏洞,提出改革建议。
调研组一行十余人,辗转六个省市,行程数万公里。每到一处,朱远航都亲自下基层、访群众、听汇报、查资料。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真相不在文件里,而在百姓心里。
在中部某市,他们发现当地信用积分系统已被彻底异化。村干部利用系统随意打分,对敢于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打压,甚至将信用积分作为收受贿赂的筹码。朱远航雷霆出击,联合纪检部门连夜调取原始数据,锁定证据,最终将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十几名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
然而,这场斗争远未结束。随着调查的深入,朱远航逐渐察觉到,背后似乎有一张更大的网??一张连接着政商学界的复杂利益网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查阅某地信用系统后台日志时,发现了一串异常代码。经过技术团队分析,确认该代码具备远程操控功能,可绕过系统防火墙,篡改用户评分。更令人震惊的是,代码的编写者竟是某知名高校的一位教授,同时也是“区块链信用体系”早期的技术顾问。
朱远航立即上报中央,随后展开秘密调查。最终查明,这位教授长期受雇于一家境外公司,暗中协助修改系统程序,为某些利益集团提供“定制化治理服务”。此案牵连极广,不仅涉及多个省市的政府机构,还牵扯到几家大型互联网企业。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跨部门联合调查组,朱远航被任命为副组长。他深知,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信仰与忠诚的挑战。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朱远航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觉。白天奔波于各地协调取证,晚上伏案整理材料、撰写报告。他多次面对威胁恐吓,甚至有人扬言要对他家人不利。但他始终没有退缩。
“我生来就是个农民的儿子,靠党和人民培养才有今天。如果连我都怕了,谁还敢为老百姓说话?”他在一次闭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
最终,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场反腐风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数十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处理,多项制度漏洞得以修补,技术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朱远航的名字,再次登上各大媒体头条。但他本人却低调如常,一如既往地回到青岭,继续自己的研究与写作。
这一年冬天,他出版了第二部专著??《治理的初心》,书中系统阐述了他对现代治理理念的理解,强调“技术应为人民服务,而非成为压迫的工具”。
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共鸣,被誉为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指南。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5年的春天,青岭再次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桃花节。漫山遍野的桃花映红了天际,也映照着这片土地上不断前行的治理之路。
朱远航站在老槐树下,望着远方,目光坚定。
他知道,治理现代化的征程永无止境,但只要初心不改,信念不变,脚下的路,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