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医路坦途 > 第八百九十七章 兜不住了(第1页)

第八百九十七章 兜不住了(第1页)

有些事情,反而级别越高,越不容易干,比如挖人,比如吃独食,或许是级别低的时候,挖的人也层次低,吃的独食也是锅碗瓢盆不大的缘故吧。

反正现在张凡觉得,尼玛没以前方便了。

比如这次,就是个意向。。。

夜色如墨,苍北医院的灯火却未熄。张凡回到办公室时已近凌晨,窗外雪仍未停,细碎的光斑在玻璃上跳跃,像是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座不眠的城市。他脱下大衣搭在椅背,打开终端,调出“瞳伴计划”第二批试点数据。贵州山区的光照手环回传信息显示,超过六成儿童日均户外活动不足四十分钟,夜间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平均长达两小时十七分。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蜷缩在昏黄灯下写作业的身影。

他点开一段视频记录??一个八岁女孩蹲在灶台前,借着柴火微光读课本,脸庞被火光映得忽明忽暗。她母亲在一旁缝补衣服,头也不抬地说:“老师说要多看书,可咱家没电灯,手机亮一点省着用。”张凡的手指停在播放键上,久久未动。

手机震动,是林晚发来的消息:“刚做完一台急诊手术,孩子角膜穿孔,玩具枪击伤。家长送来时还在问‘是不是滴点眼药水就好了’。”后面附了一张术后照片:纱布覆盖的小脸上,一道缝合线从眉骨斜划至颧骨,像一道撕裂的黎明。

张凡闭了闭眼,回复道:“明天我来查房。”

次日清晨,他准时出现在病房。那孩子叫周小宇,七岁,躺在病床上不敢睁眼,嘴里喃喃念着“对不起妈妈”。母亲坐在床边,指甲缝里还沾着工地搬砖留下的灰泥,眼泪早已流干,只剩下麻木的疲惫。

“医生,他以后……还能上学吗?”女人声音沙哑。

“能。”张凡握住她的手,“但需要时间。我们会帮他申请‘视觉康复助学基金’,后续心理干预、学习辅助设备都会跟进。”

走出病房,他在走廊尽头停下脚步。墙上挂着一幅学生画作,是“我的眼睛会说话”主题活动征集的作品之一。画中一个戴眼镜的小人站在山顶,手中举着一面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山脚下一排黑漆漆的屋子里。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我要做反光的镜子。”

他拍下这幅画,发到“茶素共同体”内部群:“这不是艺术,是预警信号。我们救得了眼底病变,却未必挡得住生活压下来的阴影。”

中午,闫晓玉带来最新分析报告。“‘烛瞳’识别出三百二十七个高风险家庭,集中在城中村和外来务工聚居区。这些孩子普遍存在‘三高一低’:高近视率、高屏幕暴露、高学业压力、低户外活动。”她顿了顿,“更严重的是,其中四成家长从未带孩子做过正规视力检查。”

张凡沉默良久,忽然起身:“联系教育局、妇联、社区服务中心,启动‘护瞳万家行’专项行动。我们要上门去,不是等他们来找我们。”

行动迅速铺开。筛查车不再只进山村,也开始穿梭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棚户区、出租屋、打工子弟学校。志愿者背着便携设备,一栋楼一栋楼敲门登记。起初遭遇冷眼与怀疑:“你们是不是推销眼镜的?”“查这个能给娃加分吗?”

但也有意想不到的回应。在一个狭小的出租屋里,一位盲人按摩师听说来意后,执意要给十岁的儿子做主配合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孩子双眼近视已达650度,散光严重,却因父亲看不见而长期被忽视。

“我以为……他是跟我一样,生下来就看不清。”男人摸着检测报告,声音颤抖,“我这辈子靠手吃饭,可我不想他也只能靠手活着。”

张凡当场协调资源,为孩子定制角膜塑形镜,并安排每周一次视觉训练课程。临走前,男孩悄悄拉住他的衣角:“叔叔,你说的世界……到底长什么样?”

那一晚,张凡彻夜未眠。他在个人笔记中写下:“医学的本质,是从绝望中开出可能性。而我们的责任,是让这种可能,不再依赖偶然的遇见。”

春天渐深,“GlobalEyes”模式在非洲落地生根。第一批由中国捐赠的智能筛查箱抵达肯尼亚西部村落,当地医生借助AR远程指导系统,首次独立完成白内障初筛。视频连线那头,一名年迈村医用斯瓦希里语激动地说:“我们终于不用再靠太阳光判断孩子有没有斜视了!”

与此同时,国内“清源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保健品网络传销案,查获假冒进口叶黄素胶囊逾二十万瓶,涉案金额超亿元。关键线索正来自“扫码验真”小程序的一位举报者??正是王小梅的母亲。

“我当时就是图便宜,想着国外牌子总比国产好。”她在接受采访时哽咽,“直到看到新闻说那些药可能伤神经,我才害怕……我女儿才刚看清世界啊。”

此事引发全社会对“健康焦虑消费”的深刻反思。央视推出专题纪录片《谁在贩卖光明》,揭露跨境代购药品背后的虚假宣传链条。张凡作为嘉宾出镜时直言:“真正的防护,不在瓶子里,而在脑子里。我们要教会每个人,如何分辨科学与谎言。”

夏日炎炎,新一轮高温席卷南方。而比天气更灼人的,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西南某县多名儿童相继出现突发性视力丧失,病因不明。地方医院束手无策,家长恐慌蔓延。

“烛瞳”第一时间捕捉异常聚集信号,自动触发红色预警。张凡带队连夜奔赴现场。调查发现,所有患儿均有长时间玩某款新型发光玩具的经历。进一步检测证实,该玩具内置LED光源频闪频率高达120Hz,持续直视可导致视网膜光化学损伤。

“这不是玩具,是隐形刀片。”张凡在应急会议上怒斥,“生产标准缺失、监管空白、销售无门槛??我们正在用孩子的视力,为资本的野蛮生长买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紧急下令全国下架同类产品,并启动儿童用品光安全强制标准修订程序。张凡提议设立“青少年视觉环境伦理评估委员会”,要求所有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上市前必须通过光学危害评估。

风波未平,又起波澜。一名参与“瞳伴计划”的留守儿童家长在网络发声,质疑手环侵犯隐私:“天天盯着我家孩子几点睡觉、在哪待着,是不是想搞监控?”言论迅速发酵,部分媒体推波助澜,称“科技善意可能沦为权力窥探”。

张凡没有回避。他在微博直播中公开解释数据加密机制、匿名化处理流程,并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入驻平台监督。“我们采集的不是行为轨迹,而是健康风险信号。就像体温计不会记录你去了哪里,只会告诉你是否发烧。”他平静地说,“如果你连这点信任都不愿给予,请至少问问你的孩子??他愿不愿意为了看得更清楚一点,付出一点点透明?”

当晚,那个质疑最激烈的家长私信他:“我儿子今天第一次主动关掉手机去院子里看星星。他说,手环提醒他‘今晚蓝光超标’。谢谢你,让我知道,原来关心可以这么温柔。”

秋风吹过高原,阿依努尔传来喜讯:决明子肽剂三期临床试验获批,纳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更令人振奋的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决定资助该项目在中亚五国开展平行研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