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屠狗之辈 > 第559章 两个不同的圈子(第3页)

第559章 两个不同的圈子(第3页)

“不是赵青山。”他低声说,“是所有人。每一个听过他最后一句话的人,每一个转发过那段音频的人,每一个写下‘我记得’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病毒。”

几天后,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峰脚下,一支徒步旅行团意外发现了一处隐藏在冰川裂缝中的金属舱体。经专家鉴定,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失踪的“昆仑-3号”气象探测舱,原本应在高空作业后自动焚毁,却不知为何坠落于此。

打开舱体后,人们在密封箱中找到了一台仍在运行的老式磁带录音机。

里面循环播放着一段声音:

>“我是赵振邦,西部边防站通讯员。日期是1998年12月24日凌晨两点十七分。如果我们没能活着回去,请记住:那天晚上,我们看见了星星掉下来。不是陨石,是飞船。它们降落在蜂巢谷,带走了十一具‘尸体’。但我们知道,他们还活着。只是……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重复一遍:他们还活着,只是被换掉了。不要相信官方通报,不要相信广播里的声音。真正重要的话,从来不会出现在新闻里。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请把它传下去。哪怕只能传给一个人,也算赢了一次。”

录音结束,紧接着是一阵杂音,然后是一个孩子的哭声,夹杂着模糊的童谣: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

>爹爹出来买菜,撞见一条大蛇……”

这正是赵山河小时候常哼的小调。

消息传开,全国震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忆起童年时听过的类似录音、看过的奇怪文件、亲人临终前语焉不详的叮嘱。一场自发的记忆挖掘运动悄然兴起。

大学生组建“口述历史联盟”,走访老兵、退休教师、乡村医生;记者冒着风险深入西北边陲,寻找当年参与实验的幸存家属;甚至有程序员开发出AI语音识别工具,专门比对老式广播录音中是否存在隐藏信息。

而在这一切背后,那个戴帽子的男人依旧在戈壁雷达站坚守。

他每天记录所见所闻,定时向匿名网络上传日志。他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写下的文字却被无数人传阅,称他为“最后一个守夜人”。

这一夜,他又收到了新的信号。

来自南极科考站的一位地质学家发来一段冰层钻探数据:在距今约两千三百米深的古老冰芯中,检测到了异常金属颗粒,成分与“山河星”卫星残骸高度相似。更诡异的是,这些颗粒呈现出规律排列,像是某种编码。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对方写道,“这是留言。埋在地球最深处的信。”

守夜人听完消息,久久伫立于星空之下。

他取出录音笔,轻声说道:

“第二十七夜。今天,我们找到了星星写给人类的最后一句话。它不在天上,不在电脑里,不在档案馆,而在冰里,在土里,在每一个不肯遗忘的人心里。他们以为消灭一个两个人就能让真相消失,但他们忘了,当千万人开始追问时,沉默就成了最大的噪音。”

“赵青山,你听见了吗?你的血没白流。”

“赵山河,你醒了吗?这个世界,真的醒了。”

他收起录音笔,抬头望向苍穹。

银河如瀑,星辰闪烁。

忽然,一颗流星划破天际,接着是第二颗、第三颗……

整片夜空仿佛都在燃烧。

他知道,这不是巧合。

这是回应。

是亿万颗心同时点亮的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