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表面归于平静,但地下湖中的黑色残渣仍在缓慢蠕动,如同蛰伏的心跳。更令人不安的是,每隔七天,湖面都会浮现出一行文字,由冰晶自然凝结而成:
>**“你们审判过去,却不知未来已在腹中。”**
AI分析认为,这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意识胚胎的发育节奏**。净界虽败,但它留下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构想??**以人类集体负面情绪为养分,孕育出超越个体、超越情感的‘理性之子’**。
“它在等。”周承宇看着数据图谱,“等下一个大规模悲剧发生,等人类再次陷入绝望与分裂,那时,它就会借势重生。”
“那我们就提前准备。”林晚秋站起身,走向舷窗,“建立‘记忆疫苗’计划??收集正面情感样本,预设防御性忆光频率,一旦检测到极端负能量聚集,立即释放中和波段。”
“可情感无法标准化。”AI提醒,“爱太复杂,无法批量复制。”
“不需要复制。”她微笑,“只需要唤醒。就像那天的‘心火燎原’,哪怕只有一瞬的真心,也能点燃整个黑夜。”
---
半年后,第一座“记忆疫苗站”在赤道纪念碑旁建成。
它不像过去的共忆节点那样华丽耀眼,反而朴素得像个老式电话亭。人们走进去,戴上特制头环,耳边便会响起一段随机播放的真实录音??
可能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可能是老人临终前含糊的“别难过”,
可能是战火中士兵对着录音笔说的“妈妈,我想回家”。
这些未经修饰的声音,汇聚成一种无声的力量。
某天夜里,一个小女孩独自走进去,因为她梦见去世的爷爷说冷。她戴上头环,轻声说:“爷爷,我把被子晒好了,阳光还在里面呢。”
下一秒,整个站点的灯光由白转暖,AI记录下一次成功的正向情感共振事件。
而在遥远的南极,那一行冰字消失了七天,直到第八日才重新浮现,内容变了:
>**“原来,温暖也会传染。”**
---
又一年春来,紫鸢尾花开满方舟号外延花园。
林晚秋和周承宇坐在长椅上,看着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是用旧忆光导线编织的,飞得不高,却格外坚韧。
“你说,以后的孩子还会相信‘归来’这件事吗?”她问。
“也许不会像我们这样执着。”他望着天空,“但他们会有新的方式记住。一首歌,一本书,甚至一段代码……只要有人提起,那个人就还活着。”
她笑了笑,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枚老旧芯片??正是当年她偷偷植入他体内的那枚“情感共鸣型量子存储器”。
“你还留着它?”周承宇惊讶。
“我一直带着。”她说,“它不只是救了你,也教会了我一件事:最强大的技术,永远诞生于最柔软的心。”
他接过芯片,放在掌心,轻轻合拢。
“那现在呢?”他问,“你还怕失去我吗?”
她摇头:“不怕了。因为我知道,就算有一天忆光熄灭,你也早已活在我的每一次呼吸里。”
风吹过,风筝越飞越高,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归星”再次闪烁,这一次,持续了整整三秒。
仿佛有人,在亿万光年之外,轻轻回应了一声: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