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亭里坐着一位退休教师模样的志愿者,正耐心地扶着一位大爷的手指按在识别区。“您慢慢来,咱们不着急。”她说。
林小满站在不远处看着,眼角湿润。她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发到朋友圈,只写了七个字:“看见人,才是开始。”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十月中旬,一封来自西北某县的紧急通报打破常规流程??当地发现一批疑似伪造的电子健康档案,涉及人数超过两千,部分已成功申领特殊病种待遇。更诡异的是,这些档案的创建时间集中在凌晨两点至四点之间,IP地址跳跃分布在全国十几个城市。
技术组初步判断:存在专业级黑产团伙利用漏洞批量注册虚假身份,企图大规模套取基金。
林小满立即召集网络安全专家会商。经过三天两夜排查,终于锁定攻击源头??竟是一家打着“智慧医疗服务商”旗号的科技公司,暗中开发了一套“自动化养号系统”,通过模拟真实用户行为绕过风控模型,甚至能生成带有生物特征痕迹的假人脸视频。
“这不是普通骗保,这是对整个系统的信仰攻击。”她在内部会议上声音冷峻,“他们想让我们自己怀疑这套制度是否还能运转。”
她果断下令启动“清源行动”:一方面升级人脸识别算法,引入活体检测+环境声纹交叉验证;另一方面推出“阳光档案”公众监督平台,允许参保人随时查询本人信息流向,并对异常操作一键举报。同时,联合公安发起跨省收网,一举捣毁五个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三十七名。
案件告破当晚,她在日记本上写道:“当善良成为习惯,恶就会变得更加狡猾。但我们不能因恐惧而退缩,只能让守护变得更聪明。”
冬天再次降临。这天傍晚,她接到福利院电话,说孩子们想请她去看一场演出。她欣然前往。礼堂里挂满了手工剪纸,舞台上一群孩子正在排练合唱。音乐响起时,她愣住了??竟是她曾在一次演讲中随口提到的一首诗,被谱成了曲:
>“你说光很远,
>我就提灯来;
>你说路很难,
>我就把桥搭开。
>不是为了掌声,
>只因你也曾,
>在风雨里等待。”
歌声稚嫩却有力,唱到最后,全场家长和老师都站了起来。林小满坐在第一排,泪水滑落,却笑得像个孩子。
散场后,院长悄悄递给她一封信。是那个曾跪谢她的牧民妻子写的,字迹歪斜,用了整整三页纸。信中说,丈夫病情稳定,孩子考上了县重点中学,全家搬进了安置房,“墙上贴着您的照片,孩子说那是‘管看病的妈妈’”。
她把信小心折好,放进随身包。回家路上,雪花静静飘落。她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自己蜷缩在漏雨的屋檐下做笔记,浑身湿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些什么。”
如今,她做到了吗?
或许还没有完全做到。仍有老人不会扫码,仍有山区信号中断,仍有部门推诿扯皮。但她知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漫长跋涉??协管员、程序员、医生、志愿者、甚至那些曾经质疑她的人,如今也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推动改变。
她打开电脑,继续撰写那份未完的建议书。写到结尾时,她停顿片刻,添上最后一句:
“衡量一个时代的伟大,不在于它创造了多少奇迹,而在于它是否记得,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合上笔记本,她起身走到窗前。雪还在下,街道洁白如初。远处钟楼传来悠扬的报时声,新的一年来临了。
她轻声对自己说:“再走一步吧,再走一步就好。”
然后转身,重新坐回桌前,点亮屏幕。光标依旧闪烁,如同不灭的心跳,等待下一个字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