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是从井中打来,一点不清亮,尽管是倒了上面一层,到了锅中也还是黄色的,众人不敢喝生水……水必须要在路上烧开了喝,这是四家人在排队打水时就已经商量好的事。
高父取了一个大水瓢,狠狠舀了一瓢。
锅中本就不多的水瞬间见了底,倒出来可能也只有半碗。
边上的高冬儿对此习以为常……事实上,在几家人逃出村的几个月前,白家母子就已不做饭,都是高家做好了后,由高父分了送到白家去。
用他的话说,白家的粮食
都拿过来了,高家合该照顾。而之所以会如此,是某一日杨氏母女上山捡柴,险些被逃难而来的灾民抓走。
高冬儿取了碗,飞快将剩下的水倒入碗中。锅都烧开了,每多煮一会儿,锅中的水就会更少一点。
高父抓着水瓢转身,温云起伸手就去扯。
水瓢里的水是烧开了的,特别的烫,而且这一年多来所有的人都不舍得将水洒掉。因此,他伸手一躲,高父也不敢硬扯,还真就让温云起将水瓢夺了过来。
高父愣住:“孽子,你做什么?”
“我很渴,所有人都渴。这些水还不够我们母子几人自己喝,”温云起看了一眼白灵儿,“儿子没那个本事让白灵儿心甘情愿许嫁,还是不耽误她了。既然不是我未婚妻,她凭什么喝我们排队打的水?”
语罢,将水瓢拿远了些,还嘀咕,“一到地方就跟那块石头粘上了,跟石头那么亲热,倒是让石头给她烧水啊!”
话里话外,嫌弃母子三人太懒。
杨氏神情僵住,不好意思地解释:“我……我是体弱,若是去捡柴,柴没捡到,还会给你们添乱……财哥,我不是偷懒。”
高父柔声安慰:“我知道。”
第126章逃荒路上的兄弟
杨氏体弱,她女儿同样弱,而她儿子白玉宝年纪还小,干不了活。
简单来说,那是一家子必须得有人养着的废物。
高父还在那边低声安慰,所有人都渴得要死,天气这么热,装了大半瓢的热水,自然不能指望它凉得快,温云起翻出了一个盖在板车上的盆子,一瓢水放进去,只铺了一个底。
他动作太快,其他人根本来不及阻止。
那盆子都干得起缝,水倒下去,瞬间就少了,不如放在水瓢里那么多。高母一脸心疼,温云起却不管,端着盆荡了两下,倒了一半回水瓢,递给了高母。
高志鹏眼睛一亮,端起盆就开喝,他喝了一小半,递给了温云起:“大哥,你喝!”
温云起只喝了一半,剩下都递过去:“喝!别说不渴的话。”
说话时,还瞄了一眼那边的母子几人。
高志鹏原本还要谦让,对上哥哥的眼神后,埋头端着盆子喝了个精光,一滴都不肯剩下,完了还舔了舔嘴唇。
高父想着水凉得没那么快,一转眼就被母子四人人祸祸光了,他先是惊讶,随即大怒。
“高志毅!”
温云起坐了下来,那边的高冬儿眼看父亲生气,顾不得与母亲谦让,一口就将母亲剩下的那点水全喝了,然后将锅里的倒入水瓢中:“娘,只剩下这点了,装竹筒里吧。”
高母在男人杀人一般的目光中取下了板车上的竹筒,小心翼翼把水装了进去。
一行这么多人,只有杨氏有一个水囊,其他的人存水都是用竹筒……无论是水囊还是竹筒,喝水时都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口子边缘,只能是一家人互相不嫌弃地混着喝,都是亲人,也不讲究什么男女之别了。
也就是说,水到了竹筒里,杨氏母子三人是绝对喝不上了。
高父看到妻儿这番模样,都气笑了:“好好好!一家子狼心狗肺,不知道帮助弱者,有什么样的娘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姓赵的,老子算是看清楚了,你他娘的就是个……”
“别骂我娘。”温云起猛然起身。
高父惊呆了。
他这几个儿女,从来都很孝顺,即便是不满他的某些做法,平时也不会和他对着干,今儿大儿子是疯了吗?
另一边,高志毅的舅舅赵斌也走了过来:“有事说事,别骂人。我妹妹嫁给你这么多年,可从来没有对不起你高家!”
赵斌和高家不在一个村,赵氏又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性子,他也是从昨儿启程开始,才发现了妹夫居然将一家人外人护在羽翼下。口口声声说那白家的姑娘是外甥的未婚妻,但他自己却在未来亲家母面前献殷勤,傻子都看得出来是怎么回事。
这一路,赵斌是越看越气,偏偏妹妹好像对此无所谓,而且如今赶路要紧,他这才忍了下来。
此时是真的忍不住了,一到地方,这混账把几个孩子使唤得团团转,他自己却什么都不干,只顾着在那母子几人跟前献殷勤。
赵氏急忙起身去拉:“哥哥,别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