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氏族的冶炼技术,多是焙烧法。
辛屈这边的冶炼方法,已经进入了土法高炉直接冶炼出生铁,然后将生铁二次加工,采用灌钢法,以及水力锻锤,百炼成钢。
“铁官司,在主公的指导之下,采用的是一场四分法。
即磨矿区、高炉区、冶炼区、锻造区形成一条完整的动线。”
涛熬如数家珍一般与众人介绍。
磨矿区,很多人在忙,也能看到风车直接磨矿,或者风车勾动龙骨车提水到水塔上,等到水塔里的水到了一定高度,就放水,让一些水利磨车,运转起来,好方便将大块矿石磨碎。
人力主要是选矿和维护。
也有一些在运输。
燕国现在哪怕带来了一堆的奴隶,但人力还是不足的。
机械就是唯一能弥补燕国展的器具。
再加上辛屈给的工程强度太高,逼得所有人都得想办法去完成辛屈交代的任务。
所以,人力与机械,被榨得相当干净。
经常能看到一个人身兼多事,忙得脚不沾地。
走出磨矿区,就是投入高炉了。
高炉这边是危险活计,所以这里全是打下手的奴隶,并且因为从西边拉回来了一大批白奴,辛屈选了一千白奴,全部丢在这里。
至于这些人能留多久?辛屈也没底。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燃料很贵。
所以燕国的高炉外围正在打造土围子,等到冬天,土围子上就会覆盖上一些保暖的材料,高炉就会保护在里头。
这样需要的温度和燃料就会极大降低。
至于高炉燃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有毒气体、温度过高造成的中暑、脱水问题,以及有些时候,会有奴隶在倾泻矿石的时候不慎跌入高炉等等问题,对于奴隶社会来说,不过就是展时的阵痛。
“按照现在的消耗度,一千人最多保证高炉区运转一年。”涛熬看着这些白奴忙碌,对辛屈说,“主公,这还是一期,二期三年内肯定能投产,到时候一年消耗的白奴,就是五千人了。”
辛屈点了点头。
跟着的贵族们也都暗暗咂舌。
一年消耗五千奴隶,这个数量,未免也太多了。
但更多还是肉疼。
五千人,还不如投入农业开,至少损耗不会这么大。
“奴隶不会缺。”辛屈直接定性道,“这些白奴,西边多的是。只要留下一些精干的监工,剩下的就是耗材。孤只要质量与产量。
一炉铁水就是一万两千斤,哪怕一炉死一个,都算是赚的。
六十斤铁,就能打一件农具五件套,一件五件套能开垦几十亩地。
对于开荒效率是极大的提升。
一期有十个炉子,但二期不是已经在试验五万斤的高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