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 第五百四十六章 避雷实为引雷(第2页)

第五百四十六章 避雷实为引雷(第2页)

方以智见所有人盯着他,没有人开口表意见和建议,便继续道:“另外,殿中雷公柱柱心改灌铅和锡,顶部加装鎏金铜盘,柱础铺设石墨粉层,这些做用便是强化引雷!至于导雷。。。”

“所有正脊暗埋锻铁条,每间隔五尺左右设铜铁倒刺,而后沿宫墙埋设铁链,节点处放置硝石袋防蚀。。。”

方以智抬头看着大殿屋顶,在心中快做着计算,最后看向殿外,自顾自说道:“草民还想着,可利用金水河,河床抛投铁锚。。。”

方以智说得太过投入,好似完全忘了自己身处何地,他抬头环顾大殿,甚至在殿中走动来观察殿顶构造,甚至还想着走出殿外仔细查看周边情形。

王承恩为他捏了一把汗,刚想着开口提醒他几句,就见朱由检朝他摆了手,“让他去!”

陛下对能用之人可真是宽容,王承恩在心中感叹一句,遂即退后一步,任由方以智如此胆大妄为。

对于方以智所说的这些,朱由检也多少了解一些,殿顶鸱吻便当做是引雷之物,而后泄流路径便是按照雷公柱内铁骨至斗拱中的铁锔,再到台基暗埋铁链,最后至地下排水系统。

“你说得不错,不过还有些细节需要处理。”朱由检开口道。

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方以智闻言立即回神,忙躬身朝向朱由检,“草民失礼,不过陛下说的细节,是什么?”

“避雷最重要的还是接地时候的散雷手段,接地时候的铁链网的防蚀很是重要,所有金属构件都需要用三蒸九晒之法处理,”朱由检说着看向方以智,“三蒸九晒法,可懂?”

“草民懂!”方以智连连点头,“三蒸九晒第一蒸,将铁链浸入乌柏叶汁,而后用松木甑蒸三个时辰,而后于辰时暴晒;第二蒸在铁链表层涂刷金丝桃油汞膏,而后柳木甑文火蒸六个时辰,之后阴晒于桑皮纸棚下。。。”

这才是两蒸两晒,第三蒸浸入五蒸桐油中,五蒸桐油便是桐油蒸沸五次去粘性,而后用松碳火隔水蒸十二时辰,如此可形成纳米级油膜,之后交替曝晒、阴晒各九次,最终会形成三明治结构。

如此,便是大明秘制防锈之法—三蒸九晒的制作顺序,之后有机构对明代铁链检测现,处理后的铁链耐盐雾时间达一千八百个小时(未处理者仅两百个小时),汞齐层使导电性提升百分之二十,更利引雷。

而桐油膜含槲皮素等抗氧化成分(来自金丝桃油),避免因铁锈而导致不良接地引起的侧击事件。

方以智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冯巧就差拿着纸笔来记了,殿中范复粹、周堪赓两位阁臣时不时瞟一眼皇帝,在皇帝脸上可没瞧见什么惊讶,神情平静得很。

陛下若说看过宋司农的《天工开物》,知道雷电是何物也是正常,可对于三蒸九晒如此技法竟也熟悉。

范复粹心中想着,陛下平日政务繁忙,也不知哪来的时日习得这么多学问。

“好,朕就将紫禁城三大殿防雷事务交与你,你可能替朕办好这件事?”朱由检此刻已是完全信任方以智的能力,紫禁城防雷若是有成效,便可推广到各地州府,防范雷击灾害。

方以智听到皇帝这话,脸上惊喜神情如何都掩盖不住,“陛下信任草民,草民便能不负陛下所托!”

“好,既然如此,你便去工部,自观政做起,回去后将避雷网画出,待朕看过后再施行。”朱由检道。

“是,草民。。。臣遵旨!”方以智改口改得很是娴熟,周堪赓看着自己这新得的属下,突然有种预感,他这工部啊,今后怕是会热闹得很。

ps:明朝金属冶炼水平在嘉靖朝时已经能生产含铁量65%的青铜,所以铜铁合金可行;

中国在避雷技术展史上并非单纯引进接受西方输入,而是存在本土化技术演进路径。福建土楼和紫禁城建筑的防雷设计,证明当时已掌握相当于欧洲17世纪中期的实用避雷技术。

方以智,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自然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尤其在雷电认知方面,提出的“悬铁锁”方案,与1749年富兰克林避雷针原理高度相似,但早约一百年,也是次提出“主动导雷”概念,其理念应用于175年广州十三行商馆采用“铁链+铜柱”避雷系统,1796年《扬州画舫录》记载:“西洋楼置铁竿引雷,盖本方式之说。”

方以智《物理小识》中47处引用其师王宣《物理所》观点,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称王宣为“早期科学教育家的典范,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现《物理所》残本中记载了比伽利略早2年的斜面实验。

sad4。。sad4。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