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我,乐观丶开朗丶自信,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爸妈的骄傲,我总想着,将来能向所有人证明,爸妈的选择没有错。
可事实最后证明,错的只是我。”
冉佳怡几乎立刻猜测出结果,面露不忍。
“是的,如你所想,在我高三那一年,政策放开,国家由禁止二胎转向全面鼓励。
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太多,爸妈一直说只有我一个就够了,所以我竟从未发觉,他们对于二胎,或者说对于一个儿子竟是如此迫不急切。
我还记得头一年消息传出来,政策真正执行是次年的一月一日,几乎在一月底丶赶在年关到来之前,我的妈妈去医院检查出了怀孕,甚至他们偷偷找了私人诊所查了B超,确定是一个男孩这才决定生下来。
明明这是违反规定,是他们以前最不耻的行为,明明他们对生儿子的人最是嗤之以鼻,觉得目光短浅。
我还记得,隔壁的邻居黄叔叔,因为执意要生一个儿子,丢了体质内的工作,黄阿姨也成了全职主妇,一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那时候爸妈还好生同情过一番,直道不理解。
我还记得爸爸的同事李阿姨家,因为李叔叔对弟弟家的侄子更好,一点不待见亲生女儿,夫妻俩闹得不可开交,被他们当做笑话好生嫌弃。
可后来,不理解的丶被嫌弃的,只有我。
说‘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是他们,说‘生个弟弟将来给我撑腰’的也是他们,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一番成就’的是他们,说‘女孩子读个大学将来好嫁人’的也是他们。
为什么一个人的变化能有这么大?”
时至今日,娄梓萱依旧不能理解,哪个是真心,哪个是假意。
冉佳怡心道,有什么不理解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过是娄家父母做出的权衡利弊罢了。
在儿子与铁饭碗间,他们选择了铁饭碗。
在女儿与儿子之间,他们选择了儿子。
残酷点说,他们选择的从来不是委托者,只能有委托者这么一个女儿,不过被迫,是他们没有选择的选择。
至于以往的那些言行,也不过是看在只有一个女儿的无奈之举,女儿未必不重要,可显然儿子更重要。
————-
“我知道的那一刻只觉晴天霹雳,心魂俱荡。他们面上的喜悦,我想,不亚于久旱逢甘霖丶他乡遇故知。
看着他们高兴的模样,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家中无所适从,恨不得整个人从屋子里消失。
多年不对付的爷爷奶奶因为这个孩子,第一次对妈妈和颜悦色,好东西络绎不绝送上门;亲朋好友闻听消息俱是上门道喜丶夸他们终于想通了丶未来有所依靠。
可更多的,是让他们好好打算,以往只有一个女儿随意点也就罢了,可有儿子就不一样,娶媳妇要花钱丶买房买车要花钱,将来养孙子更要花钱。
还有的,让我要体谅父母辛苦,多帮衬家里丶照顾弟弟,好让他们轻松点。
彼时,我十六岁,距离高考不过五个月,彼时,我的爸爸四十一丶妈妈四十,鬓边已经生了白发。
我说不清那时是什么感觉,震惊有之丶难过有之丶失望有之,即使那些话可能并非出自真心,可他们抚养我长大成人,我也早已下了决心将来有出息给他们养老,好好照顾他们,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猝不及防。
妈妈怀孕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高龄产妇怀象不好,她整日里吃不好丶睡不好,更别提照顾家人。
我开始学着做家务丶打扫卫生,做饭洗衣,如果单就这样也就罢了,毕竟也是我该做的,以往只是他们疼我。
可最让我难过的是,家里缩减开支到了过度的地步。吃穿上节省点我并不在意,可学校里需要添置的资料试卷,要交的班费学费,都开始抠搜了起来。
幸运的是我成绩好,班主任知道了情况,将他自己用的那一份给我誊抄,好歹不至于其他人做卷子,我无事可做,只是到底浪费了他一番苦心。
即使这样,我的学习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再没有准备好的一日三餐,再没有安静的学习氛围,再没有了父母的鼓励与支持,有的只是无穷尽的家务和抱怨,有的只是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我开始想,努力有什么用呢,不过将来嫁人罢了,反正爸妈已经有了弟弟。
好在多年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考结束后,我的分数依旧不错,不说全国前三的名校,其他前十的学校也是可以随意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