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沸腾的欢呼声浪,如同实质的潮水,拍打着方羽的耳膜,也冲刷着他的心房。明德门下,人潮汹涌,鲜花与手帕在空中飞舞,那一张张激动而真挚的面孔,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让方羽勒住马缰的手微微一紧。
他不是第一次经历万众瞩目的场面,无论是当初的金榜题名,还是沙场点兵,都曾有过辉煌。但此刻,来自寻常百姓最朴素、最热烈的拥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分量。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在河东所行之事的认可,是对公道与希望的渴求。
“大人……这……这阵仗也太大了!”张虎在方羽身后,看着眼前几乎失控的热情场面,咂了咂嘴,声音里满是惊叹和与有荣焉的兴奋。他挠了挠头,憨笑道:“俺跟着大人,也沾光了,感觉走路都轻快几分!”
方羽微微侧首,看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长安城特有的、混合着繁华与历史沉淀的气息,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望向远处巍峨的宫阙。心中的激荡缓缓沉淀,化为更深沉的责任感。民心如此,岂能辜负?
他对着四周拱了拱手,扬声道:“多谢诸位乡亲厚爱!方羽份内之事,不敢居功!还请让出道路,方羽需即刻入宫面圣,复命要紧!”
声音清朗,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狂热的人群奇迹般地安静了些许,并自发地向两边退让,清理出一条通往皇城的道路。百姓们的眼神依旧灼热,充满了敬意与期待。
方羽不再耽搁,双腿一夹马腹,坐骑平稳前行。张虎等人紧随其后,护卫着他穿过人群,朝着皇宫的方向而去。一路行来,街道两旁的百姓依旧夹道相迎,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一场盛大的庆典。
穿过层层宫门,将喧嚣彻底隔绝在身后,方羽的心绪也随之沉淀下来,激动缓缓褪去,只余面对君王的庄重与肃然。他整理了一下风尘仆仆的官袍,将河东之行的种种惊心动魄、铁血柔情都暂且收敛,只剩下作为臣子的恭谨与担当。他没有先回府邸休息,甚至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便径直来到了太极殿外,请求觐见。
太监很快出来传话:“陛下有旨,宣方羽觐见!”
方羽定了定神,迈步踏入这座象征着大唐最高权力的殿堂。殿内庄严肃穆,香炉里飘散着淡淡的龙涎香。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赞许,自然也少不了隐藏在眼底深处的嫉妒与忌惮。
御座之上,李隆基一身明黄龙袍,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期待和满意。看到方羽走入殿中,他竟一反常态,不等方羽行至殿中跪拜,便朗声道:“方爱卿,河东一路辛苦,快快平身!”
更令人震惊的是,李隆基竟真的从龙椅上站起身,缓步走下丹陛,亲自走到方羽面前。
方羽正要依礼下拜,见状连忙躬身:“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免礼!”李隆基伸出双手,在方羽的手臂上轻轻一扶,一股温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传来,阻止了他下跪的动作。“朕听闻爱卿今日抵京,便在此等候。河东之事,朕已看过了奏报,爱卿此行,实乃大功一件!”
皇帝亲自走下龙椅搀扶臣子,这是何等的殊荣!
大殿两侧的官员们顿时神色各异。李显等对方羽抱有好感的官员,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而王德忠一派的官员,脸色则变得有些难看,尤其是王德忠本人,虽然极力维持着面无表情,但眼角不易察觉的抽搐,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谢陛下隆恩!”方羽顺势直起身,态度不卑不亢,“微臣奉旨巡查河东,幸不辱命。河东吏治已初步整顿,薛家等地方豪强已被铲除,土地清查亦有进展,黑风寨匪患已平。此皆赖陛下天威,朝廷法度,微臣不敢贪功。”
“爱卿谦逊了。”李隆基笑着摆摆手,拉着方羽的手臂,竟是示意他一同走向旁边早已备好的锦凳,“坐下说话。将河东的详细情况,再与朕细细说来。”
“是。”方羽依言坐下,这更是破格的恩宠,让不少官员暗自咋舌。
接下来,方羽便将河东之行的始末,娓娓道来。从初至河东遭遇的下马威,到智破王德昌的诬陷;从设立鸣冤鼓,收集民意,到利用【洞察之眼】甄别忠奸;从整顿吏治,裁撤冗员,提拔清流,到打击垄断,扶持工商;从清查土地,遭遇阻力,到雷霆手段震慑劣绅;最后,到设计围剿黑风寨,粉碎世家余孽的反扑。
他的叙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讲明了过程的艰难曲折,也展现了手段的果决有效。期间,他命人将数大箱从河东带回的贪腐证据呈了上来。账册、田契、书信、供状……堆积如山,触目惊心。
“陛下请看,”方羽起身,指着其中一部分明显被单独整理出来的卷宗,“这些,是原河东道按察使王德昌及其党羽贪赃枉法的证据。而这一部分……”他的声音微微一顿,目光锐利了几分,“则涉及京中某些官员,与河东贪腐案暗中勾结,输送利益的线索。相关详情,皆在此处,请陛下御览。”
李隆基的目光落在那些证据上,尤其是方羽特别指出的那部分,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眼神变得深沉锐利。他拿起几份卷宗翻阅,越看脸色越是阴沉。殿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压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