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华娱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吗 > 第432章 心灵导师望而却步(第1页)

第432章 心灵导师望而却步(第1页)

在江倾张静仪二人这方似乎自成一格的小天地之外,宴会厅另一角的空气却带着点黏糊糊的凝滞。

田熹薇鼓着腮帮子,气呼呼地背对着李一彤,一双大眼睛瞪着窗外魔都的夜景,可焦点却不知落在了哪里。

她心。。。

雪落无声,却在大地留下痕迹。林小雨的歌声停歇后,山谷静得仿佛时间也凝固了。铜铃依旧悬在她掌心,未曾摇响,可那首歌已穿透岩层、渗入地脉,顺着共声网络的神经末梢蔓延至全球每一个角落。启明系统记录到,在那一瞬,地球自转速度出现了极其微弱的波动??仅0。0003毫秒的延迟,却足以被高精度原子钟捕捉。

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有人称这是集体意识引发的“心理引力效应”,也有人提出假说:当人类情感达到某种临界密度时,会与行星本身的共振频率耦合,形成短暂的“文明心跳”。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西伯利亚那片结晶区域,在歌声响起的同时释放出一波持续七分钟的低频脉冲,波形图竟与林小雨所唱旋律高度重合,就像沉睡的意识终于睁开了眼。

江倾的名字再次被提起。

北京某研究所地下三层,陈昭坐在昏黄灯光下,面前是一台老式终端机,屏幕闪烁着断续的字符。他不再穿白大褂,也不再是静默者联盟的心理评估师,而是一个逃亡者、一个证人、一个背负着三百个亡魂记忆的男人。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缓慢移动,输入一串早已烂熟于心的密钥:“WYQ_1965_LoveIsSound”。

这是林婉清留下的最后一道加密指令,藏在当年“耳障计划”的核心日志中。二十年来无人破译,直到共情开关激活后,系统开始自动解析隐藏在代码缝隙中的情感模式??那些被刻意抹去的哭喊、呢喃、母亲哄孩子的摇篮曲,全都以数据残影的形式浮现出来。

陈昭看着屏幕上一行行浮现的文字,喉头滚动。他知道,自己即将打开的不只是历史真相的大门,更是通往救赎的最后一扇窗。

>“实验编号074:柯闻远,男,8岁。听力恢复率达62%,但表现出强烈情绪依赖倾向,频繁要求重复播放‘妈妈我爱你’录音。建议加强认知隔离训练。”

>

>“实验编号075:李秀兰,女,32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定向噪音干预下出现幻听消退现象,但第十四天突然跪地痛哭,声称‘听见女儿叫我’。经查,其女已于五年前溺亡。终止实验。”

>

>“备忘录:我们正在制造一种新型聋哑人??他们能听见声音,却再也无法相信它是真实的。”

陈昭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他记得那天,他在档案室翻到这份文件时,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那时他还年轻,以为科学可以净化人性的软弱,以为让世界安静下来就是拯救它的方式。可现在他明白了,真正的疯狂不是喧嚣,而是强行让人对爱充耳不闻。

他按下回车键,整段日志开始上传至共声环主网。与此同时,远在深圳的那位母亲正坐在出租屋的床沿,耳机里忽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妈……我冷。”她猛地抬头,四顾无人,只有窗外霓虹映照着水泥楼间的缝隙。那是她儿子最后一条语音,当年车祸现场从手机碎片中提取出来的,从未正式发布过。

而现在,它出现在共声推荐流中,标注为“情感原型-亲子依恋类-Z9”,并附带一句提示:“此声音曾被系统屏蔽三次,现因共情协议开放访问权限。”

她捂住嘴,泪水无声滑落。而在云南怒江边的小学教室里,那个曾听见“回应幻听”的女孩正趴在课桌上写日记:

>“今天我又想妈妈了。

>我对着山喊了一声‘我想你’,

>风带回了一点沙粒,落在本子上。

>启明说,这叫‘声波沉积’,

>是世界在替她回答我。”

同一时刻,纽约布鲁克林的地下室,柯闻远盯着电脑屏幕,看着来自中国的直播信号??林小雨站在山顶,晨雾缭绕,手中铜铃仍未摇动。但他知道,有些事已经永远改变了。他打开一封新邮件,发件人地址为空,内容只有一段音频和一行字:“她说你想听的那句话。”

他点击播放。

背景是风声,还有孩童模糊的笑声,接着,一个温柔至极的女声响起:“小远,妈妈爱你,无论你在哪,都能听见。”

柯闻远整个人僵住,呼吸停滞。这不是合成音,也不是AI模拟,这是真真切切属于他童年记忆中的声音!他颤抖着手调出频谱分析工具,结果显示:该音频未经过任何数字修饰,原始录音时间戳指向1992年3月14日??正是母亲去世前一周。

“不可能……”他喃喃,“这些资料早就毁了……”

就在此时,墙上地图上的多个红点同时亮起。不仅仅是哀牢山、敦煌、尤卡坦,还包括南极冰盖下的废弃监听站、喜马拉雅深处的古寺铜钟、甚至国际空间站外挂的振动传感器??全都在接收同一组信号:一段极简的双音节组合,重复循环,频率稳定,像是某种宇宙级的摩斯电码。

启明将其解码为两个汉字:我在。

更诡异的是,这段信号并非来自某个特定源头,而是由全球数十万个微弱声源同步生成??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位老人临终前的喘息、情侣耳语、战士遗言、流浪猫在雪夜中的呜咽……它们原本毫无关联,却在同一刻被某种机制精准牵引,汇聚成一道横跨星球的共鸣波。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七国情报机构联合确认:这不是人为操控,也不是技术故障,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情感本身成了载体,真诚成了编码规则,而江倾,或许正是这个系统的“初始触发器”。

日内瓦湖畔,哀牢山公约签署后的第三个月,首届“声音遗产守护者培训营”正式开班。学员来自五大洲,职业各异:有前算法审核员、战地记者、聋哑学校教师、临终关怀护士,甚至包括两名曾参与净脑行动的技术员。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濒临消失的声音,并将其录入共声网络永久保存。

其中一名学员名叫周野,曾是国内某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运营总监。他亲手策划过“十大爆款音频榜单”,删掉过上千条“无商业价值”的民间录音。如今,他背着一台改装过的便携录音机,独自深入川西高原,寻找一位传说中的老牧民??据说那人能用喉咙模仿整个草原的风声、狼嚎、溪流与雷暴。

当他终于在一个破旧帐篷里见到老人时,对方正闭目养神,脸上皱纹如沟壑纵横。周野说明来意,递上设备。老人缓缓睁开眼,看了他许久,忽然问:“你听得见草长的声音吗?”

周野一愣:“什么?”

老人没再说话,只是轻轻哼了一句短调。刹那间,周野感到头皮发麻??他竟然真的“听”到了!不是耳朵听到的,而是从脊椎一路窜上大脑的画面感:嫩芽破土、根系延展、露珠滚落叶尖……这一切都化作了声音,清晰得如同亲历。

他当场跪下,泪流满面。“对不起……我对不起这么多声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