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托马斯没有删除邮件,而是将其打印出来,连同照片一起,放进“威胁记录”档案袋。他已经预料到这一天。曝光越多,触动的利益就越深。但恐惧,不再是阻止他前行的理由。
第二天清晨,小树的第十三片叶子fully展开,金光流转,浮现文字:
>**“当权者惧怕的,
>不是愤怒,
>而是清醒。
>每一个睁开的眼睛,
>都是他们统治的裂痕。”**
托马斯站在书店中央,望着满墙纸条,轻声自语:“你们怕的不是我们发声,是千万人开始互相听见。”
他拨通林远舟电话:“启动B预案。所有数据实时同步至海外镜像服务器,物理隔离。另外,请联系国际人权组织,申请‘千墙计划’为公共记忆保护项目。”
三天后,第一辆“流动倾听站”改装巴士驶入贫民区。孩子们围着纯白车厢奔跑,好奇地触摸车身上新漆的标语:“你说的话,不会消失。”
车内,陈默教志愿者如何使用非评判性语言倾听。托马斯则坐在角落,接待第一位来访者??一个十岁的女孩,攥着一张皱巴巴的作文纸。
“老师说我写的不是作文,是胡说。”她低着头,声音细若蚊呐,“可那是真的……我爸每晚喝酒后都会打我妈,有一次还摔了电视机。我躲在衣柜里,写了日记。可我妈说,不能告诉别人,不然他会更狠。”
托马斯递上纸条和铅笔:“现在,你可以告诉世界。”
女孩写得很慢,每一笔都像在挣扎:
>“我希望有个超人来救我们。
>可老师说超人只管外星人打架。
>那谁来管家里黑黑的夜晚?”
托马斯将纸条拍照上传至“记忆云库”,编号:**TH-048**。同时发送给合作的心理援助机构,安排家访。
夜幕降临,他独自走在归途。街灯次第亮起,像一条通往光明的阶梯。手机震动,是林远舟的消息:
>“超人已确认出席启动仪式。他还说了一句话??
>‘也许我不该只飞在天上。’”
托马斯停下脚步,仰望星空。北极光在天际缓缓流动,如同宇宙的耳语。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会有更多的威胁,更多的否认,更多的“你多管闲事”。但也会有更多的纸条,更多的录音,更多人在黑暗中写下第一句话。
风铃响起,门开了。
一个穿校服的少年站在门口,手里捏着一张退学通知。
“我听说……这里听人说话?”他问,眼神闪躲。
托马斯微笑:“是的。欢迎来到,可以开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