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逼我上梁山,你有这个实力吗? > 第706章 他们的王来了4更求月票推荐票(第1页)

第706章 他们的王来了4更求月票推荐票(第1页)

“是带把儿的,跟他们拼了!”

陈?一边说一边抵挡围向他的金兵,“叮叮当当”不几下就挨了一枪!

虽然陈?只勇了两秒便倒在了血泊里,但是成功的激发了禁军的士气!

连枢密院同知都能跟金兵拼。。。

晨光微曦,庐州旧塾的竹亭下书声琅琅,如溪流淙淙,润物无声。李重搁下笔,凝视着窗外那一张张稚嫩却专注的脸庞,心中竟生出一丝久违的安宁。可这份宁静,终究只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喘息。

他起身踱至院中,指尖轻抚墙头斑驳墨迹??那是孩子们昨日习字时留下的《八字经》片段:“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字迹歪斜,却一笔一划皆见用心。这八个字,曾是他启蒙乡童的第一课,如今却成了燎原星火的引信。

忽有马蹄破空而来,尘土飞扬间,一名斥候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声音嘶哑:“报!滁州急讯:金军前锋已渡淮水,完颜宗弼亲率三万铁骑南下,沿途焚掠州县,百姓流离失所!另……‘义学盟’十三处私塾遭袭,教员七人遇害,书册尽毁。”

李重眉峰未动,只缓缓攥紧手中竹简,指节泛白。良久,他低声道:“传令八经总署,即刻组织难民南迁,所有义学师生优先护送至江陵。再命抗虏同盟各部集结于钟离一线,构筑防线。”

“将军,若战事不利,是否退守长江?”副将韩五拄杖而立,目光沉郁。

“退?往哪退?”李重冷笑,“今日退一步,明日他们便踏进一步。我们不是为了一城一池而战,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将来不必在废墟里读书。”他抬手指向竹亭中的孩童,“你听见他们的声音了吗?这才是最锋利的刀。”

话音未落,赵元奴自内堂走出,发髻微乱,眼中却有锐光:“我刚整理完只儿拂郎遗留密档,发现一件大事??他在北汉境内设有‘影营’,专司暗杀、策反与焚书。这些人并未随主覆灭,反而潜入江淮各地,伪装成商贾、僧道甚至塾师,目的只有一个:摧毁《八字经》传播体系。”

李重瞳孔骤缩:“所以滁州私塾被焚,并非金军所为,而是内鬼作祟!”

“正是。”赵元奴递上一份残卷,“这是从府衙地牢暗格中搜出的名单,上面记录了近百名‘影营’细作的身份与据点。其中一人,已在庐州潜伏三年,化名张先生,在城西开设蒙馆,颇得百姓敬重。”

空气仿佛瞬间冻结。那家蒙馆,就在旧塾斜对面,每日清晨都能听见孩童诵读之声,连李重也曾驻足倾听。

“杀吗?”韩五握紧拐杖,语气森然。

“不。”李重摇头,“此人既能在庐州藏身三年而不露破绽,说明他对《八字经》的理解极深,甚至能以真才实学赢得民心。这样的人,不该死于暗刃,而应直面真相。”

当夜,李重独自前往城西蒙馆。月色洒在青砖小院,窗纸映出先生执笔批改作业的身影。他推门而入,那人抬头,四目相对,竟无惊惧,唯有悲凉一笑。

“我知道你会来。”男子放下毛笔,“我叫张慎之,曾是太学博士,因直言朝政被贬,后为只儿拂郎所用,掌‘文狱’之事??专查民间禁书,烧毁私塾百余家。”

“那你为何还要教孩子?”李重盯着他案头整齐摆放的《八字经》抄本。

“因为我儿子死了。”张慎之声音颤抖,“他在临安街头听人朗读《八字经》,回家背给我听。我说那是逆书,打了他。三天后,他被人当作‘义学同党’抓走,尸首挂在城门上……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讲的是对的。”

他猛地站起,双目通红:“我奉命来此毁你根基,可当我看见那些孩子眼睛里的光,我下不了手!我不敢再烧书,不敢再告密,只能继续教下去,用这种方式赎罪!你要杀我,我不逃。”

李重久久不语,最终摘下佩剑,轻轻放在桌上。“我不杀你,但你要做一件事??把你的经历写成一篇《悔述》,逐字刻于石碑,立于每座重建的义学门前。让更多人知道,一个人如何从助纣为虐走到醒悟回头。”

张慎之扑通跪地,泪流满面。

三日后,钟离前线战鼓震天。金军铁浮屠列阵推进,黑压压如乌云压境。完颜宗弼坐镇中军,冷眼望着南方旌旗猎猎:“李重不来则已,若来,我要让他亲眼看着自己建立的一切化为灰烬。”

而此时,李重正立于高台之上,面前是集结完毕的抗虏同盟大军。他们并非正规军旅,而是由农夫、匠人、书生、商旅组成的杂牌之师,衣甲不齐,兵器各异。有人手持锄头,有人腰悬算盘,更有一队女子肩扛长枪,为首者正是李师师。

“你们问我凭什么打赢金人?”李重声音不高,却传遍全军,“有人说我们无粮草、无坚甲、无骑兵。可我们有一样东西,他们永远夺不走??人心。”

他展开一幅巨幅布帛,上书《八字经》全文,由千名学子连夜誊写而成。“这不只是本书,是我们共同的誓言。它告诉我们何为廉耻,何为忠义,何为天下苍生高于一己私欲!”

他猛然将布帛点燃,火焰腾空而起,映照万千将士脸庞。“今天,我不给你们下令,只问一句:愿不愿为了让孩子安心读书,走上战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