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21章 战忽这回要战恐(第2页)

第621章 战忽这回要战恐(第2页)

法医远程分析后确认:死亡时间不超过四十八小时。

林浩然带着防护装备亲自下井。当他走到那名老人面前,轻轻扶正他的头颅时,泪水无声滑落。

那是一张苍老却安详的脸,眼窝深陷,嘴唇干裂,但嘴角微微上扬,似是完成了某种夙愿。胸前别着一枚编号牌:**赵振山,甘肃天水人,1946年生,铁道兵第七工程队技术员**。

在他的工作台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封皮已经磨损,扉页写着:“如果我们没能活着出去,请让后来的人知道??我们为何留下。”

林浩然翻开第一页,字迹工整有力:

>“1971年10月9日凌晨3点。

>桥基第三次塌方,通讯中断。我和五名战友被困K-7避难舱。上级命令撤离,但我们发现主承重柱仍有修复可能。如果我们撤了,整条线路将被迫改道,延误至少三年。

>我们决定留下来抢修。

>老王说:‘咱们这辈子没坐过几次火车,可修的铁路能让千万人坐着去看海。’

>我们焊完了最后一根钢筋,灌注了最后一车混凝土。桥基稳住了。

>可出口被彻底封死。

>我们知道回不去了。

>但我们不后悔。”

往后翻去,每一页都是日常记录:谁今天咳嗽加重了,谁梦见了孩子,谁把最后一块饼干让给了别人。他们在黑暗中坚持了整整十五年。靠着循环净水系统、有限的食物储备和一台改装的风力发电机,奇迹般地延续着生命。

直到电源耗尽,灯光熄灭。

最后一页写道:

>“2023年4月1日。

>我是最后一个醒着的人。

>昨晚,我听见头顶有机器的声音,很轻,但确实是钻头在转动。

>我不知道是不是幻觉,但我还是打开了发报机。

>如果你看到这些,请告诉我的儿子赵建国:爸爸没能参加你的婚礼,也没抱过孙子。

>但我每天都在想着你们。

>我们修的这条铁路,通了吗?”

林浩然合上日记,双膝跪地。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连接外部音响,按下播放键??

一段录音响起,是张乐乐写给马爷爷的信,清脆童音在幽闭的空间里回荡:“亲爱的马爷爷,今天我们班组织参观了新建的‘筑梦之路’纪念馆。我在展厅最里面看到了您的照片,还摸了真正的老式怀表……等我长大了,我要当一名考古工程师,专门去找那些被忘记的故事。”

声音落下那一刻,头顶那盏即将熄灭的应急灯,忽然闪了一下,随即永久暗去。

仿佛,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回应。

七天后,赵振山和其他五位烈士的遗体被庄严运返故土。国家追授他们“人民建设功臣”荣誉称号,并在澜沧江畔建立“守桥者纪念碑”。碑体设计成铁路桥拱形状,内部嵌入一台永不停歇的微型发报机,每隔十分钟,便会自动发出一次摩尔斯电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