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捉妖 > 第716章 等我回来(第1页)

第716章 等我回来(第1页)

听到姜云的话,东方瑶也沉默了半响。

姜云思索了一会后,说道:“小刚,你和东方姑娘先留在府内,我去一趟皇宫,此事重大,我必须得先给陛下商议一番。”

很快,姜云便迅速出门,乘马车,往皇宫的方向。。。

>“红灯笼我们点了,年年点。你说会看见,我们就信。可你没说你也想听先祖的故事。那艘大船回来那天,全岛杀猪宰羊,孩子爬到椰树上看帆影。你若来了,我讲给你听,一个字都不漏。”

他摩挲着信纸,仿佛能触到那遥远海岛的咸湿海风与欢笑声。阳光照在脸上,暖意融融,可心头却压着一层说不出的沉重。十年行走,五年传声,三年静默,他以为自己早已习惯孤独,可此刻竟生出一丝怯意:怕真去了那岛屿,听见太多辉煌往事,反而更觉今人遗忘之深。

远处渔舟归港,竹篓里银鳞跳跃。一名老渔夫哼着小调靠岸,歌声断续,却有一句反复出现:“**玉圭沉海时,九舟不返兮……**”

无名猛然抬头。这不是普通的船歌,而是《禹典?航志》残篇中的句子!他曾于南荒古庙残碑上见过半行类似铭文,当时不解其意,如今一听,竟如雷贯耳。

他快步上前,拱手问道:“老丈,这歌……您从何处学来?”

渔夫擦了擦手,眯眼打量他:“祖上传的。说是大禹王分九州后,派九艘楼船远征四海,立盟约、定贡道、带回奇珍异兽。最后一艘回来的是‘玄螭号’,载着南海珊瑚与东瀛明珠,可带队的羽冠将军再也没下船??他站在舰首,望着大海说了句‘路还长’,然后纵身跃入波涛。”

“羽冠将军……”无名低声重复,眼前浮现出梦中那位手持玉圭的身影,“他叫什么名字?”

“没人记得了。”渔夫摇头,“只说他姓禹,和王同宗。后来朝廷怕海外生乱,把航海图全烧了,连《航志》也列为禁书。我们这些靠海吃饭的,只能偷偷编成歌谣传给孩子,可现在的孩子啊,宁可听戏班唱才子佳人,也不愿记什么破船旧事。”

无名沉默良久,终将一枚金蝉壳放入渔夫掌心:“埋在码头边吧。等春天,或许会有新的航程被记住。”

当晚,他在江畔搭起简易草庐,取出怀中那份三百年前的记忆卷轴,再度展开。幽蓝微光中,文字如活物般游走重组,竟显现出一段此前从未浮现的内容:

>**“宁息谣非止于悲,亦启于荣。

>忘者失痛,亦失光;

>记者承苦,更承望。

>故承忆者,不当仅哭坟前,

>亦当立旗海上。”**

字迹刚现即隐,仿佛耗尽最后一丝魂力。无名怔坐良久,忽而起身,走向江边一棵老槐。这树是他十年前路过此地时亲手所植,如今已亭亭如盖,树皮上隐约浮现出细密纹路??竟是无数人名与短语交织而成,像是有人用指甲一笔笔刻下又抹去。

他伸手轻抚树干,低声道:“你们都想被听见吗?”

风穿林而过,树叶沙沙作响,拼出两个字:**“想啊。”**

第二日清晨,他踏上西行之路。

途经一座废弃书院,门匾断裂,“崇文”二字只剩一半。院内杂草丛生,唯有一株梅树傲然独立,枝头尚存几朵残花。树下坐着个白发老者,正用炭笔在纸上涂写,见他进来也不抬头,只问:“你是那个让石头说话的人?”

“我只是让活着的人愿意开口。”无名答。

老者冷笑:“可他们宁愿听谎,不愿闻真。我教了一辈子史,最后发现课本越改越薄,死的人都成了‘意外’,战乱都成了‘调整期’。我的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历史上总在进步,可我们活得越来越累?”

无名蹲下身,拾起一张被风吹落的纸片,上面写着一段被删改过的县志:“**永昌三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而在页脚,有极小一行批注:“*是岁大饥,人相食,官焚尸以绝疫。*”

“所以您还在写?”他问。

“写到最后一页就是命。”老者终于抬眼,“我已经瞎了,但手指还记得每个字的形状。这是我写的最后一本《实录》,共三十六卷,藏在我床下的陶瓮里。你要的话,拿去吧。我不求出版,只求别让它烂成泥。”

三日后,无名带着那套手稿离开。途中遇暴雨,山路泥泞难行,他将书稿裹在油布中贴身携带,哪怕高烧不退也未曾松手。至第七日,抵达一处高原小镇,正值当地举行“哑祭”??每年清明,全镇闭口一日,以纪念百年前一场文字狱,九十九名书生因著书获罪,集体自焚于学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