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252章 科举殿试(第2页)

第252章 科举殿试(第2页)

“双钥合一,方可启门。”康守忠沉声道。

次日黎明,众人合力推开崖底铁门。一道螺旋阶梯直通地下百丈,尽头竟是一个巨大cavern,内设完整铸造工坊、储粮窖、兵器库,甚至还有小型水力驱动的机关阵列。墙上悬挂一幅巨幅舆图,标注着西域七十二处战略要点,每处皆有赤翎军未来布防建议,笔迹熟悉??竟是高崇文亲书!

最中央的石台上,静静摆放着一具完整的“霹雳炮”终极型号,名为“震天雷”。贾思勰examination后震惊不已:“此炮不仅可连发八矢,更能通过齿轮调节抛射角度,精准打击十里之外目标!而且……它使用的是固体火药块,稳定性远超液体猛火油!”

高羽抚炮良久,低声问:“为何一直不现世?”

康守忠答:“主公遗命:唯有当西域重归大唐治下,且主将心系苍生而非权欲之时,方可交付此物。否则,宁毁勿传。”

高羽肃然起敬。他当即下令:封存“震天雷”图纸,仅限五人知晓(himself、王婉儿、贾思勰、裴昭、云歌);工坊改为“天工院”,由影武军与赤翎工匠共同值守;所有武器登记造册,逐级上报长安备案。

归程途中,高羽接到急报:吐蕃内部生变,赤祖德赞被权臣软禁,其弟达磨发动政变,宣布废除与大食联盟,愿遣使求和。同时,于阗王送来密信,称境内发现一处地下洞窟,内有唐代壁画与残碑,隐约可见“高”字铭文。

高羽心中一动:莫非是祖父当年撤离前留下的另一处遗迹?

四月初八,佛诞之日,敦煌义学举行首次“策论试”。学子们围绕“如何使西域长治久安”展开辩论。一名十二岁少年起身陈词:“昔者秦筑长城而民怨沸腾,汉屯田戍边而耗资巨万。今赤翎军建义学、修医庐、通言语、合胡汉,此乃‘以文代武’之道也。故治西域不在兵多,而在民心相通。”

满堂喝彩。王婉儿含笑点头,高羽则久久凝视那少年,仿佛看到年少时的自己。

当晚,他在灯下修书两封。一封致太子李儇,详述“天工院”发现及吐蕃政局变化,恳请朝廷派遣使者主持和谈,趁机收编吐蕃降部,推行译学营制度;另一封则寄往长安太医署,提议设立“西域医典编修局”,汇总各地防疫经验,编纂《陇右医方》流传后世。

五月十五,第一批“震天雷”组件秘密运抵敦煌,立即入库封存。同日,于阗考古队传来喜讯:洞窟内壁画描绘的正是安西四镇旧事,其中一幅清晰绘有高氏先祖率军出征场景,题跋写着:“忠勇传家,誓守西陲。子孙若有志,终将复我河山。”

高羽亲赴于阗祭拜,焚香告慰祖先英灵。归途中,他特意绕道当年父亲战殁之地??龟兹北原。荒草萋萋之中,一座无名坟冢静卧多年。他蹲下身,拂去碑上尘土,依稀辨得几个字:“……崇文……不负唐……”

泪水滴落在石碑上。

六月初六,长安使者抵达,带来李儇亲笔诏书:准许设立“西域参议院”,由各城邦推举代表参与军政议事;赦免所有曾效力吐蕃的西域将士,凡愿归附者,一律编入赤翎体系;并正式追封高崇文为“忠烈侯”,敕建祠庙于龟兹。

百姓闻讯,焚香舞鼓,连续三日不息。

然而,就在万民欢腾之际,一名粟特商人匆匆求见,递上一封匿名信笺。信中只有一句话:“七月十九,碎叶月圆之夜,有人欲盗‘龙渊令’。”

高羽神色骤变。他知道,和平之下,暗流从未停歇。

但他亦明白,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孤身奋战的将领。

他召集诸将,发布新令:加强碎叶备武仓防卫;启动“天工院”应急机制;同时向丝路沿线所有盟友发出“赤翎令箭”??凡持箭者,可在任一赤翎据点获得援助。

他对王婉儿说:“你说得对,知识不分男女,忠诚不分胡汉。而今,我们要让整个西域都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守卫家园的战士。”

七月初七,乞巧之夜。敦煌女子齐聚女红堂,织锦刺绣,为前线将士缝制战袍。王婉儿亲手绣了一面旗帜,上书四个大字:“春风已度”。

高羽站在城楼上,望着万家灯火,心中前所未有的安宁。

他知道,敌人还会再来,阴谋仍将滋生。

但他也知道,只要春风不断,玉门关外的柳树就会年年抽芽,孩童就会继续读书,老兵就会含笑安眠,而那句传唱千里的歌谣,终将成为现实:

>“东风起,烽烟阔,

>赤翎飞渡玉门雪。

>不求封侯不恋阙,

>只愿河山重见月。”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

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一场战役的终结,而是无数平凡日子的累积。

而他,正在书写这段历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