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253章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第2页)

第253章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第2页)

竟是新编的《西域童谣》。

他转身望去,只见一群少年围坐沙丘之上,由一名老儒讲授《礼记?王制》。其中一人抬头见他,起身行礼,正是曾在策论试中陈词的十二岁少年。

“将军,您说‘以文代武’可行否?”少年问道。

高羽微笑:“十年之前,我以为靠一把剑便可定乾坤。如今才懂,真正能守住西域的,不是城墙,不是火炮,而是你们手中的书卷。”

少年肃然受教。

八月中旬,于阗传来捷报:考古队在壁画洞窟深处发掘出一座小型密室,内藏竹简三十六卷,皆为高崇文亲笔手札,内容涵盖军事布防、水利营田、民族政策、外交谋略,甚至包括一份《西域三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胡汉杂居之地,宜设译学堂、通婚律、共耕制,使血脉交融,渐消隔阂。”

高羽捧读泪下,连夜命人誊抄副本,分发各州县推行。又下令将于阗洞窟改建为“安西文苑”,收藏所有出土文献,对外开放阅览,并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寒学子研习历史与工程之学。

九月初九,重阳登高。高羽携众将登上敦煌鸣沙山巅,俯瞰绿洲全景。只见阡陌纵横,渠水潺潺,稻浪翻滚,牛羊遍野。昔日荒芜之地,今成塞上江南。城中义学书声琅琅,医庐门前患者络绎不绝,市集上胡商汉贾交易繁忙,语言不通者皆以通用译语交谈,偶有争执,亦由“乡老会”调解裁决。

裴昭感慨:“三十年前,谁能想到会有今日?”

云歌笑道:“是你老了,看什么都觉得奇迹。我看这是理所当然。”

高羽遥望西方雪山,轻声道:“这不是终点。祖父想看到的,不止是收复失地,更是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西域??一个不再因种族、信仰、语言而分裂的世界。”

冬至前夕,第一场雪落下。碎叶备武仓迎来特殊访客??一支由吐蕃僧侣组成的使团,携佛经百部、良马五十匹,请求与赤翎军建立“佛法同盟”,愿共同抵制大食异端传播,并开放拉萨至敦煌的朝圣之路。

高羽隆重接待,设宴款待。席间,一位年迈喇嘛取出一幅唐卡,徐徐展开,画中竟是高崇文身穿铠甲,跪拜于大昭寺前,向佛祖立誓:“宁舍性命,不负社稷。”落款时间为贞元十年冬。

“此画传自先师。”喇嘛合十道,“当年您父亲战败撤退之际,曾救下我寺僧众百余人,又助修庙宇。临别时许诺:若有朝一日重返西域,必护佛法周全。我们等了三十年,终于等到您。”

高羽起身长揖至地,哽咽不能语。

翌日,双方签订《敦煌盟约》,约定互不侵犯、自由通商、共办译经院、联合防疫救灾。高羽宣布,在龟兹、疏勒、于阗三地各建一座“唐蕃会寺”,供两族僧人共修佛法,交流文化。

腊月廿三,小年。敦煌百姓张灯结彩,准备过年。女红堂内,王婉儿带领众女子完成最后一面旗帜??红底金线绣着“赤翎归处即是家”七个大字。当晚,她将其挂于义学门前,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

高羽站在远处,静静凝望。忽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递给他一只纸鸢,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给高将军,愿您天天开心。”

他接过,蹲下身问:“你爹娘呢?”

“爹是赤翎军炊事兵,娘是医庐洗衣妇。他们说,将军让我们有了家。”

高羽心头一热,轻轻抱起女孩,将纸鸢放飞于夜空。风筝越飞越高,穿过灯笼与烟火,最终融入星河。

那一刻,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守望,终于开出了花。

新春将至,长安传来喜讯:太子李儇正式即位,改元“乾符”。新帝下诏,册封高羽为“镇西郡王”,世袭罔替,统领河西陇右诸军事,并赐御笔匾额一方,上书:“忠勇传家”。

高羽跪接诏书,却未入朝谢恩。他在回奏中写道:

>“臣不敢居功,惟念父志。安西四镇,非臣一家之土,乃万民共有之疆。爵位可辞,使命难卸。请允臣继续驻守西陲,兴教育,修水利,通胡汉,育英才。待河清海晏之日,再归故里,侍奉宗庙。”

奏章送达长安,满朝动容。皇帝批曰:“此真社稷之臣也。”

正月初八,第一缕春风再度吹过玉门关。杨柳抽芽,溪流解冻,牧民赶着羊群迁徙草原,商队重整行装踏上丝路。赤翎军在各大要道设立“便民站”,提供饮水、草料、急救药品,并配有识字兵员帮助记录账目、翻译文书。

而在无人知晓的鹰愁涧深处,“天工院”的工匠们仍在默默工作。他们依照“震天雷”图纸制造出首批试验模型,却始终未装配火药。贾思勰立下铁规:“此器一日不得君令,一日不得点燃。”

高羽每月必来巡查一次。每次离开前,他都会在工坊中央的石碑前驻足片刻。碑上刻着他亲手写下的铭文:

>“利器在手,不可轻动。

>心若偏私,祸必随行。

>宁藏千载,不误一时。

>惟德配器,方为正道。”

春分那天,他收到一封来自疏勒的信。拆开一看,竟是多年未曾联络的妹妹高莺莺所书。信中说,她在当地创办女子书院,教授算术、织造、医药,已有三百余名少女入学。末尾写道:

>“哥,你说知识不分男女。我现在明白了。这些孩子眼里有光,就像当年你在敦煌义学看到的一样。我不求封赏,只望有一天,她们也能站上讲台,告诉世界:女子不仅可以读书,还能治国。”

高羽读罢,久久无言,唯有春风穿堂而过,吹动案头书页沙沙作响。

他知道,那句“春风不来,玉门不开”的遗言,早已被无数人用行动写下答案。

而现在,春风已度玉门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