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在乎名字。”村长麻木地说,“只要能活着就行。”
阿阮沉默良久,转身离去。当晚,她在村外搭起篝火,取出随身携带的陶罐,倒出些许粉末??那是她多年来收集的“残名灰”,来自废名冢、焚籍炉、断碑屑。她将灰烬撒入火中,火焰顿时转为幽蓝,继而金红交织。
她开始唱歌。
仍是那首童谣:
>“月光光,照河塘,
>阿阮阿阮回家乡。
>家中无灯亦无娘,
>唯有名字伴身旁……”
歌声悠远,传入村中。
次日清晨,奇迹发生。
井水变得清澈甘甜,且饮者非但未失忆,反而在梦中见到久违的亲人面孔,听见童年熟悉的呼唤。更有人痛哭失声??原来他们并非不想记得,而是太久没有人告诉他们:你可以记得。
村长跪在井边,老泪纵横:“我叫王守田,我爹是王大栓,我妈叫柳桂香……我已经三十年没说过这些话了……”
阿阮悄然离开,身后村落沸腾如春雷。
她知道,真正的变革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人心深处那一丝不肯熄灭的微光。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出“我叫……”,闭环就永远不会闭合。
---
又一年春分,她重返南岭。
槐树下已聚满孩童,每人手持竹简,准备投入火堆。忽然,一个小女孩跑出来,拦在她面前,仰头问道:“姐姐,你是不是阿阮?”
她点头。
“那你能帮我个忙吗?我奶奶昨晚死了,他们说要把她的名字烧掉,因为她是‘无籍老人’。可我记得她叫沈秋月,她总给我做桂花糕,还会背《诗经》里的句子……我不想她没了名字!”
阿阮蹲下身,握住小女孩的手:“你做得很好,你已经留住了她的名字。现在,让我们一起告诉这个世界。”
她牵着女孩走到火堆前,从怀中取出一片全新的竹简,提笔写下三个字:**沈秋月**。
然后,她将竹简放入火焰。
火光腾起,竟化作一只金色蝴蝶,振翅飞向高空。紧随其后,万千光点自各地升起??那是今日全九州民众共同焚烧的写名简,每一枚都承载着一个不愿被遗忘的灵魂。
它们汇聚成河,横贯苍穹,宛如银河倒流。
阿阮仰望星空,轻声道:“沈念昭,你看见了吗?自由不是没有代价,但它值得。”
风起,树叶回应:
>“我在。
>我有名。
>我自在。”
她微微一笑,转身走入林间。
身影渐远,终至不见。
可每当春风拂过南岭,槐花纷落如雪之时,仍有人声称看见一道素白衣影立于树下,胸前玉佩温润,映着朝阳,赫然两个字:
**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