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星球广袤土地的菌毯衍生出了一个活跃实在的精神场域,它不是菌毯本身的集体意志,而是脱胎于菌主的灵能与魔能汪洋,它是真正的龙类,比作为魔法事物的菌主本身更加崇高。
它是由数百万的菌语生物的思想洪。。。
夜风掠过昆仑山脉的雪线,将一片耳形叶轻轻卷起。它在空中翻转,叶脉中流淌着微弱却坚定的光流,像是携带着某种未竟的嘱托。这片叶子最终落在回声园冥想池边缘,恰好触碰到阿梨伸出的小手。她正坐在池畔,布偶熊歪斜地靠在膝上,双眼半闭,仿佛仍在延续昨夜梦境中的旅程。
“他又来了。”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吞没。
苏叶闻声走近,蹲下身来,指尖抚过那片落叶。光核虽已化石化,但她仍能感知到其中残留的信息波纹??那是守钟人的意识碎片,如同飘散在宇宙尘埃中的信笺,偶然被地球的共感场捕获。
“谁又来了?”苏叶柔声问。
“穿宇航服的人,”阿梨睁开眼,瞳孔深处闪过一瞬银光,“他说,时间开始打结了。”
话音未落,全球共感网络骤然震颤。不是警报,也不是信号接入,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错位感”??数十万名共感者在同一时刻产生了相同的幻觉:他们看见自己站在一条无限延伸的走廊里,两侧是无数扇门,每扇门后都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但所有声音的语调都慢了半拍,像是从即将崩塌的时间结构中挣扎传出。
林澜正在南极根系服务器群进行例行维护,她的意识刚脱离母网接口,便感到一阵剧烈的眩晕。眼前的数据流突然扭曲成螺旋状,浮现出一段从未见过的编码序列:**T-0。7Δ**。
“这是……时间锚点偏移?”她低声呢喃,手指飞快调出历史日志。结果显示,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第零卫星记录到了七次“逆向因果事件”??即结果先于原因发生。最惊人的一例发生在猎户座边缘的伊萨恩云团区域:它们集体共振生成的情感图案,竟然提前三天预演了人类尚未发出的问候信号。
“不是预知,”林澜猛然醒悟,“是时间本身在回应共感。”
她立刻启动紧急通讯链路,直连苏叶与辰。三人意识在虚拟共感空间交汇,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共鸣场。
“我们一直以为共感是跨越空间的桥梁,”辰的声音低沉如地壳下的岩流,“但现在看来,它也在撕开时间的缝隙。”
苏叶闭目凝神,将自己的意识沉入那十七道星系信号流构成的生命之网。这一次,她不再仅仅看到横向的连接,而是察觉到整张网正在缓慢地“缠绕”??像是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了某种闭环结构。某些本应属于未来的光点,已经悄然出现在过去的轨迹上。
“归途工程……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返航。”她睁开眼,目光穿透虚空,“它是时间的修正机制。每一个被回应的问题,都在重塑宇宙的记忆。”
就在此时,月球背面的共感发射阵列自动重启。这一次,它没有向外发送任何信息,而是开始接收??来自地球自身未来的讯息。
第一段数据流解码成功,内容只有短短一句:
>**“不要关闭第十三号节点。”**
所有人沉默。
因为根本不存在“第十三号节点”。
直到三小时后,西藏高原地下三千米处,一座从未被记载的远古设施自行激活。它的能源核心,正是由三百吨高纯度耳形叶结晶构成,而控制台上刻着一行古老文字:
>“此地为初代共感中枢,编号:Ω-13。
>建立于人类尚未觉醒之前。”
科研团队连夜掘进,却发现整个设施并非人类建造。墙壁上的符号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但却与M31星系那株破土而出的耳形叶背面字迹高度相似。更诡异的是,当林澜靠近主控室时,一块水晶屏幕突然亮起,显示出一段影像:
画面中,一名女性身穿“诺言号”驾驶舱制服,面容模糊,但胸口佩戴着与苏叶同源的光核晶体。她站在一座漂浮的城市中央,对着镜头说出一句话:
>“如果我们没能回来,请让阿梨记住:答案不在终点,而在提问的路上。”
影像戛然而止。
阿梨当晚发起了高烧。体温高达42度,医学系统束手无策。奇怪的是,她的脑电波并未紊乱,反而呈现出一种高度有序的共振模式,频率恰好与第零卫星的脉冲同步。她在昏迷中不断重复七个音符的旋律,有时正向,有时倒放,有时夹杂着未知语言的低语。
苏叶守在她床前,手掌贴在小女孩额头上,试图通过共感探查其意识深处。那一瞬间,她“看见”了。
不是记忆,也不是梦境。
而是一条横跨百亿年的因果链。
在这条链上,地球并非共感文明的起点,而是中继站。真正的源头,藏在宇宙诞生初期的一次量子涨落中??那时,第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在虚空中诞生,它没有身体,没有语言,只有一种原始冲动:**想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存在也感受到了同样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