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梦里南明客 > 狄珩启(第1页)

狄珩启(第1页)

“袅袅这样,打算如何写字?”樊循之摩挲着她的掌心,感受柔软手心传来的细微却无法停止的颤动,“到时候我写的比袅袅的还要好,那可怎么办?”

“那自然是兄长的本事。”狄玉仪叹气,此刻想想,大约自樊月瑶踹的那一脚开始,她便忘记去控制自己的手。她那一踹让狄玉仪意识到,身边站着的所有人,都能是自己的后盾。

狄玉仪只好承认,“我不该搪塞大家。”

“袅袅不想大家担心,没有错。”樊循之还记得她说的,对其他人要“慢慢来”,所以并不强求……况且,他再次回想、确认,证实狄玉仪在自己面前承认错误时,不见任何犹豫。

狄玉仪被拉着坐回去,不经意看他一眼,莫名道:“兄长在笑什么?”

“没什么。笑狄珩启又偷听,他怎么到处偷听?”樊循之迅速整了脸色,忽然又想起她说过的话,“袅袅说的,对和顺帝尚有真心的人,不会是他?”

“是他。”狄玉仪点头,自嘲道,“大约也只有我会信皇家真心是真。”

“这如何能是袅袅的错?”樊循之在她手心挠了个痒,权当是她说错话的惩罚。

“怪狄珩启太能装?”狄玉仪无奈,“这下总说对了吧?”

“勉强算吧。”樊循之煞有介事点头。

“从前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只当是针对自己,毕竟……平康人谁不知他狄珩启是出了名的孝子?”狄玉仪手上颤动渐有平缓,“皇后诞他时难产,他自记事起便日日诵经念佛;若皇后染病,他更是日夜照料直至病好。”

曾有人溜须拍马,说要将狄珩启待皇后的孝心之举编订成书,以传出平康,感大瑞百姓,使人人效仿。向来平和近人的狄珩启当即斥责那人心术不端,“我是感念母后养育之恩,岂是为了宣扬什么孝举?”

“最后还不是编出来了?都印到南明来了。”樊循之白眼道,“还有人替他编童谣呢,说什么‘太子孝、天都笑’如今可不是哄堂大笑了!”

“一个人劝是恭维,多些人劝就成了孝心有目共睹,他盛情难却。”狄玉仪说着,不自觉挪了挪手。

樊循之约是坐累了,左手撑头,上臂尽压上石桌,右手则牵着狄玉仪的手摆弄,时不时凑近去看,像在把玩什么玉石。他一说话,气息便拂到狄玉仪手上,平白让人想躲。

她这才察觉,因狄珩启这么一闹,此前同樊循之的生疏,已是极自然地消失不见。她尽力忽视手上感觉,重新开口,“狄珩启对皇上的孺慕更是有目共睹。”

他是和顺帝第三子,自小机敏聪颖,待人接物平和有礼;可一旦提起政论见解,他言语间又是果决干脆,偶尔甚见毒辣,不避讳提及大瑞弊病。

肖似其父。

狄珩启自己也时时坦言,自父皇身上学来皮毛,却不及父皇之万一。可便是这点“皮毛”,已足够和顺帝欣喜过望,直赞不已,慨叹总算后继有人。

自和顺帝年过而立,催立太子的折子年年都能堆满案几,他常夸狄珩启,却迟迟未定国储人选,朝中人因此多有揣测。直至狄珩启十三岁生辰当日,他忽在朝上宣了旨意,众人才确信,他对狄珩启的喜爱不是假装。

“虽宣布地突然,可除非和顺帝有意隐瞒,否则有人提前得到消息也不稀奇。”狄玉仪同樊循之讲起那桩迅疾结束的刺杀,“那时只是猜测,现在想来,狄珩启不仅知道是立自己,还知道哪些人同他一样,提前得了消息。”

“他必然是故意外出。”这一点狄玉仪很确定,可他后来究竟知不知道是谁谋划的刺杀?

“立太子那年……和顺十六年还是十七年?”狄玉仪尚在思索,樊循之出声打断,问起年头。

“十七。那年怎么了,可还发生了别的大事?”她答着,略有些费解,翻找起记忆,“除父亲重伤,似乎没有别的了?还是我记差了?”

“袅袅,不要急。没有别的了……什么也没有。”樊循之整个趴上了桌子,额头抵上狄玉仪手背,又在她手心下垫着自己的手掌,免她受凉,“只是算了算,那年袅袅竟才十岁。”

“我逢五、逢十庆祝生辰。”樊循之嗓音很闷,“袅袅逢五、逢十,却不是入宫失去自由,就是被牵连遇到刺杀。”

“又不是兄长的错。”狄玉仪拱起手背,蹭他额头,“怎还自责起来了?

“说来,狄珩启大约也不全是装的,他或许的确崇敬他的父皇。”狄玉仪说,“他只比我大了三岁,可不管是他的命,还是那刺客的命,他都毫不关心。不是日日学着、看着、敬着,又怎能将他父皇的冷血无情学个十足?”

“我那日只受了点惊,连个噩梦都不曾做,真的。”见樊循之还是提不起劲,狄玉仪怪道,“我原以为你拉我说这些是打算哄我,怎现在全反了过来?”

“对不住,袅袅。”樊循之还真吃这套,立刻便直起身,“所以你认为,狄珩启此番派人过来,也同他们那些争端有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