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卫领命而去。
贾环缓缓起身,走到铜镜前。镜中人眉目清俊,却已有几分沧桑。他不过二十出头,却已背负太多。家族兴衰、百姓生计、新政推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那句话:**历史不是由英雄推动的,而是由危机倒逼出来的。**
如今,危机来了。
他必须动了。
次日清晨,贾环召集登州文武官员于议事厅。
“诸位,”他立于高台之上,声音沉稳,“神都变故,徐寿病重,荣国府群龙无首。年关将至,各处防务松懈,若有奸佞趁虚而入,恐生大乱。我决定??亲率三千精兵,护送秦可卿母女回京!”
众人哗然。
“王爷!您乃登州之主,岂能轻易离境?若敌军来犯……”
贾环抬手止住议论:“我已命阿桂暂代总帅之职,加固城防,严查海路。同时,林黛玉留驻登州,主持民政,推行新学。秦可卿回京,一则为产育调理,二则??”他顿了顿,“为我母请安。”
众人这才明白,这是借口,实则是要去掌控局势。
林黛玉默默听着,心中五味杂陈。她知贾环此去,凶险万分。神都权贵盘根错节,贾政懦弱,贾赦昏聩,王熙凤虽能干,却树敌众多。贾环一旦入京,必成众矢之的。
但她没有阻拦。
只在临行那夜,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内衬软甲,藏于衣袍之中。
“别逞强。”她低声说,“若事不可为,便回来。”
贾环握住她的手,轻轻点头:“等我。”
七日后,神都城外。
风雪依旧未歇。
一支黑甲骑兵踏雪而来,旌旗猎猎,上书“贾”字大旗。城门守将远远望见,急忙通报。
城内,王熙凤正焦头烂额。
府中账目混乱,邢夫人克扣月例,周瑞家的私自放贷,赖大家的囤积居奇。更有几位远房亲戚借年关之名上门讨钱,闹得鸡飞狗跳。她一人周旋其间,累得眼窝深陷,偏又不敢声张,生怕动摇人心。
忽闻报:“三爷回来了!带着兵!”
王熙凤一愣,随即狂喜:“快!开中门!摆香案!迎三爷!”
她亲自率众迎出府门。
只见雪幕之中,一骑当先,玄袍金甲,正是贾环。身后三千铁骑肃然列阵,寒光凛冽,气势如虹。
贾环翻身下马,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熙凤身上:“凤姐姐,辛苦了。”
王熙凤眼眶一热,强笑道:“只要您回来就好。”
贾环点头,径直步入荣庆堂。
堂中炭火熊熊,徐寿仍躺在暖炕上,面色灰白,呼吸微弱。贾母坐在一旁,握着他枯瘦的手,眼中含泪。
“环儿……”贾母见他进来,颤巍巍起身。
贾环跪下磕头:“孙儿不孝,来迟了。”
贾母扶起他,哽咽道:“你能回来就好……徐寿他……怕是撑不了几日了……”
贾环凝视徐寿良久,忽然道:“请太医进来。”
不多时,三位太医战战兢兢入内。
贾环问:“徐寿之症,可有良方?”
太医们面面相觑,终于有一人硬着头皮道:“回王爷,老大人风寒入络,心脾两虚,神志昏聩,若强行用药,恐伤根本……唯静养待天命。”
贾环冷笑:“天命?我偏不信这个天命。”
他转身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枚赤红丹丸,香气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