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苏凌和陈扬开始埋头在浩瀚如海的架格卷宗里寻找了起来。
刑部的卷宗比起其他的卷宗的确好找一些,毕竟能进入暗影司架格库的卷宗,皆是大案要案,那些鸡毛蒜皮或者没有引起什么影响的案子,是没有资格进入暗影司架格库的。
既然是大案要案,便必有详细的日期,所以暗影司架格库刑部的卷宗案牍,基本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摆放字架格上的。
苏凌拿起第一排第一个架格中的卷宗翻开来看,果真是兴安元年的案子,他确定了日。。。。。。
####三十一、暗潮汹涌
夜色沉沉,风如刀割,紫禁城深处的御花园中,几盏宫灯在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赵昭立于亭中,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
“陛下,边关急报。”一名内侍低声禀报,双手呈上一封密信。
赵昭接过,展开一看,眉头顿时皱起。
“西域战事已蔓延至三州之地,叛军势大,守军告急,请求增援。”
他缓缓合上密信,将之收入袖中,转头对身后的苏婉儿道:“你说,陈元敬是否真的只是谨慎行事?”
苏婉儿轻声道:“属下不敢妄断,但……从目前局势来看,若真有一个‘柳夫人’组织,他们必有计划。暂缓出兵,看似稳妥,实则可能正中其下怀。”
赵昭微微颔首,沉默片刻后,忽然开口:“你可还记得,当年朕初登基时,曾有一位女子,在朝堂之上以‘柳夫人’之名,与权臣周旋,最终助朕稳固皇位?”
苏婉儿一怔:“那位……传说中的柳夫人?”
“正是她。”赵昭缓缓道,“朕一直以为她早已死去,或隐退江湖。但现在看来,或许她从未真正离开过。”
他顿了顿,语气低沉而坚定:“朕要找出她。”
####三十二、旧人踪迹
翌日,赵昭召见李慎之,命其彻查二十年前有关“柳夫人”的所有记录。
三日后,李慎之带回一卷泛黄的奏折,上面赫然记载着一位名为“柳清瑶”的女子,曾在先帝时期出入宫廷,协助处理政务,并多次为皇室化解危机。
“此人……据传是江南士族之后,精通谋略,擅长用毒,更有一手医术,常以寡妇身份行走于达官贵人之间。”李慎之翻阅着资料,继续说道,“但在十年前,她突然销声匿迹,仿佛人间蒸发。”
赵昭目光微动:“十年前?那正是阿云娜初次现身之时。”
李慎之点头:“正是如此。所以……阿云娜很可能是她的继任者,或者……替身。”
赵昭陷入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找到她。”
李慎之迟疑道:“陛下,此人若真未死,如今恐怕已是年近花甲,且藏匿极深,恐怕……”
“朕要的是线索。”赵昭打断他的话,眼神锐利,“哪怕是一丝蛛丝马迹,也不能放过。”
####三十三、旧梦浮现
与此同时,苏婉儿带领锦衣卫秘密调查,终于在一处偏僻的寺庙中,找到了一位曾经服侍过柳夫人的老嬷嬷。
那是一座破败的尼姑庵,位于京城西郊,香火冷清,只有几名年迈的比丘尼在此修行。
“你是说……柳夫人?”老嬷嬷颤抖着声音,眼中流露出一丝恐惧,“她……她早就死了。”
“真的死了?”苏婉儿追问。
老嬷嬷摇头:“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十年前,她最后一次来庙里烧香,临走前对我说了一句话??‘棋局未终,胜负未分。’然后……她就再也没出现过。”
苏婉儿心头一震。
她立刻将此事回报给赵昭。
赵昭听完,久久不语,随后缓缓起身,走向殿外。
“她没死。”他低声说道,“她在等一个时机。”
####三十四、布局设局
数日后,赵昭下旨,命兵部尚书陈元敬主持朝政,自己则以巡视民情为由,悄然离京,前往江南。
随行者,唯有李慎之、苏婉儿及少数亲信。
此行极为隐秘,连宫中也无人知晓皇帝的真实去向。
一路南下,赵昭亲自走访旧日士族,查阅古籍,试图寻找柳清瑶的踪迹。
终于,在一座荒废的宅院中,他们找到了一本残缺的账簿,其中一页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