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张凯那边也传来了新的尸检报告补充内容:“死者的胃内容物中检测出一种特殊的调味料成分,应该是来自某家高档粤菜馆。”
“哪家?”张辉立刻问。
“‘御膳坊’,就在豪瑞大厦对面,价格不菲。”张凯回答,“他们家有一种秘制蒸鱼,只有用特定调料腌制才能达到那种口感。”
“也就是说,死者可能是在那里用餐后不久遇害的。”杨林推测,“我们要不要调取当天的监控?”
“当然。”陆川点头,“另外,让技术人员尝试修复之前模糊的身份证照片,说不定能找出更多线索。”
凌晨一点,刑侦支队的气氛愈发紧张。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推进调查,仿佛只要稍一松懈,真相就会悄然溜走。
就在这时,老周突然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你们快看这个!”
众人围过去,只见他电脑屏幕上是一段模糊的视频片段。画面中,一名男子走进豪瑞大厦,手里提着一个工具箱,胸前别着“电梯维修”字样的工牌。
“这是案发当天的监控吗?”张辉问。
“是的,时间是晚上九点十七分。”老周指着画面,“而根据电力系统的日志,当晚九点二十分,大厦B座电梯曾短暂启动过一次,持续约三十秒。”
“也就是说,这名维修工很可能就是凶手。”陆川沉声道,“他提前进入大厦,布置现场,然后等待死者上钩。”
“问题是,死者为什么会主动进入电梯井?”小林提出疑问,“除非他是认识对方的人。”
“这就更可疑了。”张辉看向陆川,“如果死者是电梯维修工,那他肯定不会轻易相信陌生人。”
“除非……”陆川顿了一下,“那个维修工是他认识的人。”
办公室陷入短暂沉默。
“查陈志远的社交圈。”陆川下达指令,“特别是他最近联系频繁的人。”
“还有,”张辉补充,“调取‘御膳坊’当天的消费记录,看看是不是他一个人吃的饭。”
两个小时后,所有信息汇总完毕。
陈志远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他在案发前一天晚上与一个昵称为“阿杰”的人有过长时间通话,并约定在豪瑞大厦见面。而“御膳坊”的消费账单显示,当晚确实有一桌订餐,客人名叫“陈先生”,两人同行,但另一人的身份尚未查明。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死者是被人诱骗至大厦,然后遭杀害。”陆川总结道,“那个‘阿杰’极有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关键人物。”
“问题在于,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老周叹气。
“但我们至少知道一件事。”张辉目光坚定,“他熟悉电梯结构,懂得如何制造假象掩盖死亡时间,甚至可能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换句话说,”杨林低声说,“这不是一起临时起意的谋杀,而是精心策划的犯罪。”
会议室内,众人面面相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息。
“明天一早,我要看到陈志远的所有社会关系梳理清楚。”陆川起身,拿起外套,“还有,继续追查那辆黑色面包车的最终去向。”
“明白。”众人齐声应答。
夜已深,刑侦支队的灯光依旧亮着。案件的轮廓逐渐清晰,但他们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