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祯一愣,随即大笑:“妙!书生也会使诈,难得!”
计议已定,明军故意散开阵型,几艘小船甚至做出失控模样,在浪中打转。倭寇果然中计,六艘快艇高呼怪叫,挥舞太刀逼近,准备跳帮劫掠。
就在第一艘敌船搭上舷梯的瞬间,埋伏在舱底的火铳手猛然掀开木板,数百支火铳齐发,铅弹如雨扫过甲板。紧接着,弓弩手自两侧射出带火羽箭,点燃敌船帆布。浓烟滚滚中,明军钩镰手出手如电,将燃烧的敌船拖至阵心,形成火障,将其余五艘困在烈焰之中。
不到半个时辰,六艘敌船尽数焚毁,三百余名倭寇或溺毙或烧死,仅十余人跳海逃生。
战后清点,明军仅伤亡二十七人,无一沉船。
吴祯抚须大笑:“马钦差,你这一仗,比许多武将打得还狠啊!”
马寻却未喜形于色,反而凝视海图:“这只是前哨。真正的敌人,还在前面。”
果然,三日后,舰队抵达鬼界湾外围。
眼前景象令人震撼:三座火山岛环抱一湾碧水,湾口狭窄,两侧峭壁耸立,仅容两船并行。湾内停泊着大小战船近百艘,岸上木屋成片,炊烟袅袅,竟似一座海上城池。
“这就是他们的老巢……”李景隆喃喃道,“难怪二十年清不完。”
马寻取出罗盘与星图,比对片刻,沉声道:“今晚子时,潮汐最低,湾口暗礁尽露。届时派五十死士乘小舟潜入,炸毁两岸烽燧,为主力突入创造机会。同时,遣一队精兵登陆西岛,夺取‘潮生石’??那里应藏有更多情报。”
吴祯点头:“我亲自带队攻烽燧!”
“不行。”马寻断然道,“你是主帅,岂能涉险?我去。”
众人皆惊。
李景隆急道:“您年事已高,怎能……”
“正因为老了,才看得清生死。”马寻淡淡一笑,“而且,有些事,必须由我来做。”
当夜,月黑风高。
五十名精锐换上湿透的水靠,悄无声息滑入海中。马寻走在最前,口中衔着一根竹管呼吸,身形如鱼般潜行。海水中暗流汹涌,礁石如刀,稍有不慎便会割破皮肉。但他们咬牙坚持,终于摸到南岸烽燧之下。
此时,岛上守卫正轮岗交接,灯火昏暗。
马寻挥手示意,两名爆破手迅速攀上岩壁,将火药包安置在支撑柱上。片刻后,一声闷响,烽燧轰然倒塌,碎石落入海中,激起大片水花。
几乎同时,西岛上也传来厮杀声??李景隆率另一队人马成功登陆,正与守敌激战。
湾口失守,明军主力立即发动总攻。
战鼓震天,舰队排成锥形阵,猛冲入口。倭寇仓促应战,派出十余艘火船试图阻挡,却被明军以强弓压制。待接近湾内,吴祯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火箭如流星坠落,点燃了码头上的粮仓与船坞。
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倭寇首领乃是一名赤发纹身的老浪人,名叫佐藤义信,自称“东海王”。他闻讯披甲而出,怒吼着召集残部反扑。双方在码头展开惨烈肉搏,刀光剑影中,血染碧波。
马寻并未参与厮杀,而是带着几名亲卫直奔“潮生石”。
那是一块高达三丈的玄武岩,位于西岛腹地,每逢涨潮,海水自底部裂隙喷出,高达数丈,如同巨龙吐息。马寻绕石三圈,终于在背阴处发现一处刻痕??竟是八思巴文与汉字混写的密语。
他掏出随身小刀,刮去苔藓,逐字辨认:
“洪武五年七月,刘基至此,察其势,知倭患将延三百年。若无圣明天子、通达之臣、果决之将,则神州海疆永无宁日。今留图三卷:一藏金陵兵部暗阁,一沉闽海铁匣,一附此石之后。启者需以血为引,方可见真。”
马寻心头剧震,立即割破手指,将血涂于石面。
刹那间,石缝中传出机关转动之声,一块石板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铜匣。匣中静静躺着一卷绢帛,另有半枚玉符。
他颤抖着手展开绢帛??正是完整的《东洋纪要》第二卷,详细记载了倭国各大藩镇兵力分布、贸易路线、以及一条通往京都的隐秘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