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千禧:我真不想当大导演 > 第820章 一孕傻三年(第1页)

第820章 一孕傻三年(第1页)

林无攸喜欢莱恩的劝慰,成功将“新生命”与他钟爱的电影联系到一起。

“你真的很会引用台词,”他笑着追问,“老实交代,究竟看了多少遍《星际穿越》,才对里面的台词内容如数家珍?”

电话对面的莱恩。。。

雪化得慢,融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凿出细小的坑。林有攸站在新落成的“声音档案中心”顶层露台,望着远处西湖如镜的湖面。晨雾未散,城市在湿冷中苏醒。手机震动,是陈雯发来的消息:“《听》的海外播映权被七个国家买下,德国一家电视台说要配成德语在学校放映。”

他没回,只是把手机塞进大衣口袋,转身走进控制室。墙上十二块监控屏正同步播放着不同城市的实时投稿点画面:成都茶馆里一位老人对着录音笔讲述知青岁月;广州城中村的小学生用手机拍下父亲讨薪失败后蹲在巷口抽烟的背影;哈尔滨的图书馆角落,一个戴红领巾的女孩轻声读着自己写的诗??《爸爸的工装裤为什么总是破的》。

“昨晚又有三千二百条新投稿。”技术员小李递来一份简报,“其中一条来自新疆和田,维吾尔族老牧民用母语录了四十分钟,讲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村为保护水源集体迁居的事。翻译组正在赶工。”

林有攸点点头,目光落在其中一块屏幕上。那是一个临时设立在殡仪馆外的录音亭,编号YT-0。镜头里,一名穿黑衣的女人正摘下口罩,对着麦克风低声说话:“我丈夫是货车司机,跑夜路时被超载车逼下高架……交警说‘双方都有责任’,可对方只罚了三千。保险公司拒赔,说他疲劳驾驶。但我们家孩子才五岁,他是为了多拉一趟活才熬夜的……我现在每天经过那个匝道,都得绕远路,怕孩子看见。”

声音哽咽,却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这段放进下周的‘普通人法庭’专题吗?”小李问。

“放。”林有攸说,“而且要配上地图标注,让所有人知道,那条匝道三年内发生过十七起类似事故,全部以‘意外’结案。”

他走出控制室,穿过走廊来到编辑部。这里的节奏比从前更紧,每一篇稿件都要经过三重核实:真实性审查、法律风险评估、心理干预预案。毕竟,有些话一旦说出,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张慧敏坐在靠窗的位置,正在校对《扫街日记》再版清样。这本书上市三个月,加印八次,豆瓣评分9。6。她抬头看见林有攸,笑了笑:“我妈今天第一次被人叫‘李秀兰女士’,社区干部送来慰问金,说她是‘城市美容师代表’。”

“她怎么说?”

“她说,‘我不是代表,我就想让人记住我的名字。’”

林有攸沉默片刻,走到资料架前抽出一本牛皮封面的册子??《逆流文本库?特别卷宗》,里面收录的是那些无法公开出版的内容:涉及国家安全、敏感案件、仍在调查中的举报材料。他翻到一页,停住了。

“你记得徐建国的儿子吗?”他问张慧敏。

“那个学医的?听说他暑假去了西部支教,在村里给老人做疫苗接种登记。”

林有攸点头:“他昨天寄来一封信,附了一份数据报告。他在实习时偷偷比对了三个县的疫苗冷链记录,发现仍有两处乡镇卫生院使用过期批次,但系统显示‘正常流通’。”

张慧敏倒吸一口冷气:“他还敢查这个?”

“所以他没走官方渠道,直接把原始数据加密发给我们。”林有攸合上册子,“我已经联系了独立医学记者团队,准备做一期深度调查报道。但这事一旦曝光,他可能被学校开除,甚至影响执业资格。”

“可如果不说呢?”张慧敏轻声说,“又会有多少孩子打上问题疫苗?”

林有攸看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拍第一部纪录片时的情景。那时他还在大学,为了拍农民工讨薪,躲在桥洞下录了整整三天。最后片子被校方禁播,导师劝他:“你不是记者,别把自己搭进去。”

可他知道,有些事不能等别人来做。

下午三点,法律援助组召开紧急会议。律师团负责人老周推了推眼镜:“我们能做的,是匿名发布部分证据,并向国家药监局实名递交线索。但必须确保信息源不可追溯到个人,否则就是把他往火坑里推。”

“那就用我们的名义发。”林有攸说,“就说LINStudios在进行公益调研时偶然发现异常数据。”

“你会被盯上的。”老周提醒。

“早就被盯了。”林有攸笑了,“从我在微博转发那位HR录音那天起,我就没想过全身而退。”

当晚十点,专题报道《冰线之下》上线。没有煽情标题,只有冷静的数据对比、实地拍摄的画面和一段匿名医学生的录音:“我知道这很危险,但我宣誓过要救死扶伤。如果连疫苗都不能信任,那我们学的解剖学、病理学,还有什么意义?”

一夜之间,#基层疫苗安全#冲上热搜第一。卫健委连夜回应,宣布成立专项督查组赴涉事地区核查。而那位医学院大二学生,第二天清晨收到了辅导员的电话:“学校党委找你谈话。”

但他没有躲。

两天后,他在校园论坛发帖《我为什么选择说出来》,全文一万两千字,从父亲案发后的家庭变故写起,再到自己如何一步步看清体制缝隙中的黑洞。结尾写道:“我不是要毁掉谁,而是想修好它。如果因为我是贪官之子,就必须沉默,那腐败就永远有遮羞布。”

这篇帖子被删了三次,每次恢复后阅读量翻倍。最终,教育部罕见发声:“鼓励青年学子依法依规反映社会问题,高校应保护正当言论权利。”

春雨淅沥的四月,林有攸受邀前往云南参加一场乡村教育研讨会。飞机落地昆明时,机场广播突然响起:“请乘坐MU5735航班的林有攸先生留步,有一位旅客想见您。”

他在出口处看到一个瘦小的女孩,约莫十五六岁,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手里紧紧攥着一本书??《孩子的真话》。

“林老师……”她声音发抖,“我是《爷爷的勋章藏在米缸底》的作者。”

林有攸怔住。

“奶奶去年走了。”女孩低下头,“她临走前把勋章交给我,说‘现在可以说了’。我把故事投给你们,没想到真的印成了书……我们村小学现在开了‘真实写作课’,校长说,不准再写‘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这种假话了。”

林有攸眼眶发热:“那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

“我想考师范大学,回来教语文。”她抬起头,眼睛亮得像星,“我要让学生们知道,写真话不会被骂,反而会被听见。”

回程途中,林有攸接到陈雯电话:“有个重磅投稿,来源极特殊??监狱系统内部匿名上传,关于某地看守所长期存在刑讯逼供行为。附带三段审讯室监控视频片段,虽然画质模糊,但能辨认出民警使用电击器、长时间悬挂等手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第一序列
会说话的肘子第一序列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