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行听得心中一沉,他没有关注后面的话,只听到前面对王排长开枪打死之人身份的恶嘲,也不再耽误,赶紧往回奔去。
*
王排长此时已经被关了禁闭,因为他一枪毙命的人,不是土匪,是一名彝族老者。
死者汉名叫傅得安,是小黑箐的彝族傅家的头人,他办过小学,让家中青年读书,处理家族事务公正公道,家支中许多人在他的影响下,都亲近红汉。
王排长等人不认识苏汉彬,这傅得安却是被苏家害过,他认识苏汉彬,见乔装的苏汉彬站在王排长身边,自然是不敢停留。
误会由此产生,却成为一根岌岌可危的导火索。
按照彝族的风俗,被开枪打死是凶死,不但不能抬回家去停放,也不能把柴堆在自家火化场中火化,对于一个享有威望的老头人,这是莫大的不幸。
团长和团政委得到报告,十分震惊,他们立即向师部上报了这个重大事件,第一时间把王排长关了禁闭,同时立即向会理县委报告。
周立行赶回去的时候,会理县委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如今的他不能像当年跟着林人梅那边随意出入县衙,他被拦在了会议室门外。
【作者有话说】
85回忆
◎剿匪(中)◎
“我是目击者!我亲眼看到特务误导王排长!”
周立行来不及去找赵大石,他听到县委在开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处理王排长,立即就往这边来了。
县委的同志们并不认识周立行,但见他穿着是群众的模样,门外的同志们相互看了几眼,其中一人把他请到旁边坐下,另外的人进了会议室。
没一会儿,有一位中年同志出来,和另外一名年轻女同志一起找周立行谈话。
周立行一五一十地把所有的情况讲了出来,并报告了他追着那特务出去之后的情况也说了:
“那人说他是苏汉彬,我没见过苏汉彬的照片,不确定是不是。但他故意误导王排长的事情,千真万确!王排长是误会了才开枪的!”
周立行说得恳切,他是真的喜欢这些解放军们,一路走来,他们军纪严明,哪怕是被彝人抓了战士,也不会用武力去抢夺掳掠,而是用尽各种办法跟彝人们交流,尽量避免战斗导致民族裂痕的加深。对于不小心犯了纪律的同志,惩罚毫不留情。
虽然和王排长认识没几天,周立行也不忍看着王排长去偿命。
然而,来人却是会理县委中的南下干部,他向周立行传达了刚刚县委的三项决定:
“周俊秀同志,非常感谢你协助我们部队进行剿匪相关工作。你的证言我们已经记录,之后会向县委反馈。不过,县委已经研究做出以下三项决定:一是政府和驻军将派代表参加傅老的治丧;二是政府将对傅家亲属发放丧葬费和抚恤费,并宣布一定严惩违反民族政策的排长;第三,对王庆真排长的处理意见,我们将逐级上报。”
“他这是被害了的……你们不能从轻处理吗?敌人就是希望我们处理自己的战士……”周立行从对方的口吻中听出了凝重和认真,忍不住想要辩驳。
“敌人更想做的,是破坏民族团结,是引发地区动荡。彝汉团结,是我们凉山地区工作的重点,如果我们包庇自己的战士,就会败坏民族工作中当的形象和军队的形象。周俊秀同志,我们的纪律是铁打的,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能更改。”
这位干部神色严肃,他的目光包含惋惜,紧皱的眉头诉说着无言的痛心,言辞却十分坚定。
周立行听完,他是能察言观色的,对于这种坚定的人,多说无益。
但他也没有就此离开,他仗着自己耳朵灵敏,到会议室楼下坐着,从那开着的窗户里听了些剧烈争执间的只言片语。
“……判处死刑……”
“……缓期执行……”
“……证词……建议无期……”
“……上报西昌地委……西南局……”
……
回到部队的周立行陷入了沉默,他有些后悔。
后悔自己的托大,他觉得是自己不够谨慎,引发了那么一连串的反应,才让王排长被陷害。
他更后悔自己没有孤注一掷地把苏汉彬抓回来,用来减轻王排长的惩罚……
虽然部队里没有任何人责怪他,大家都把恨意倾注到苏汉彬身上,但周立行内心还是充满了愧疚。
王排长是战斗英雄,老家是河南人,一路从炮火和硝烟中走过来的解放军老战士,他没有堂堂正正地死在战场上,却要被这样阴害得要死在自己人的纪律中。
尤其是,周立行得知小黑箐的傅家出了许多彝族上层进步人士,许多傅姓的人解放后都参加了政府工作,还有许多在帮助解放军剿匪的过程中牺牲后,他才更加感受到苏汉彬的恶毒。
苏汉彬一定是精心筹谋了这一场陷害,他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分化解放军的军心。
周立行下定决心,解放军的纪律他撼动不了,难道他不能想想其它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