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帝看向人群中的怀王世子。
虽然天幕说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还是越来越怀疑他。
周父听天幕念完名字,轻叹一声:“看来我周家……终究比不过萧家的荣宠。”
萧宜春三朝元老,子嗣又有从龙之功,萧家数十年的荣华富贵,已尽在眼前了。
不过他立刻又有些愉悦地想,萧宜春的当务之急,还是先躲过眼前这一劫吧。
【某些人一直怀疑中宗有受虐倾向,我想说,虽然是野史,但是你们不要太野了。
中宗对待自己比较欣赏的人,确实忍耐力超强,但他精神还是比较正常的。
难得出现一个能欣赏他、赞扬他的人,还能帮忙上班打工,多么完美的好臣子,他可能不喜欢吗?
庆朝某些人也真是,他们写庄元初的时候,给人家盖上谄媚上级的帽子。但是那句“善则称君,过则归己”,明明扣在萧见和身上更合适嘛!】
萧见和刚才看戏有多认真专注,现在就有多心虚。
他浑身僵硬,用尽力气,也只能微微抽动手指。
善则称君,过则归己。这是典型的佞臣做派,也是祖父最厌恶的……
萧见和抬起眼睛,朝祖父看去。
萧宜春也正注视着孙子。他眼中的孙子从来稳重,文采无双、政见超前,最重要的是……他是儒家最理想的儒士。
他想不明白,孙子怎么会是天幕所说的样子?
弘安帝原本还有些不悦,见萧宜春满脸郁郁,反而笑了:“萧卿,年轻人多有想法,这也怪不得他们。”
反了,全反了!
怎么倒叫皇帝来宽慰他了?!
萧宜春笑不出来,沉声道:“臣一定好生教育他。”
【当然咯,萧见和本人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就凭他起初和中宗关系平平,后来还能成为大宠臣,就能猜到这人情商超高。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他完美猜中了仁宗的心思。在四皇子意外断腿这件事情上,萧宜春出于大局观和对人才的珍惜,出手帮助了中宗。但除此之外,萧见和也猜到了仁宗不想杀他。
在爷爷还纠结着要不要参与皇家天事的时候,他就主动找到爷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动爷爷主动蹚浑水。这之后,他还记得去找中宗,告诉他:“是我帮的你,你给我好好记住了,别把好处记在别人头上。”】
好一个做好事要留名。
萧宜春冷硬的脸绷不住了,起身就要收拾不肖子孙,谁知弘安帝伸手一拦:“爱卿何必生气,先继续听听。”
虽然说得很宽宏大量,但周涉严重怀疑,他只是想看戏而已。
周涉侧过半张脸,趁君臣二人互诉衷肠,回头看了萧见和一眼。
其实这种事情,换成他自己,肯定也要去显摆一圈,不然干好事没人记得啊。
那边,安抚完怒气冲冲的萧相,皇帝又朝萧见和招手,叫他上前来。
“朕见你聪慧,早想让你在朝中任职。你年少气盛,倒比朕想的,还要……”弘安帝又咳了两声,“朕倒想问问你,朕的四个儿子,你觉得谁有明君之相?”
萧见和刚刚站定,闻言冷汗直冒。
这句话,真是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