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远在数千里之外,就算永寧帝有想法,也够不著。
世镇安南的册封,不是隨便能够收回去的。
十恶不赦的罪名虽然不少,但能够和李牧沾边的却不多。
真想要动他,唯一能够发挥作用的罪名是“谋逆”。
皇帝敢用这样的罪名,那就是逼人家造反。
更糟糕的是逼反容易,平叛却找不到人干活。
南方各省军中骨干全是李牧的旧部,让这些人过去平叛,皇帝也不会放心。
辽东镇闹的那么凶,皇帝都能忍,何况一份奏摺。
“你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陛下若是知道了,怕是会被你们叔侄气死。
不过闹一闹也好,让大家把在心里的怨气出了,免得后面惹出大乱子来。”
景国良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勛贵集团得罪皇帝成为了定局,既然无法扭转,索性就懒得理会。
大虞朝最近几任皇帝都不长命,永寧帝上位之后,苍老速度肉眼可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估摸著过上十几年,大虞朝又会换皇帝。
到时候新君上位,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倘若永寧帝死咬著勛贵系不放,提前让太子上位,也不是没法操作。
大虞朝落水的皇帝多了,再增加一个,也不是没有可能。
记恨永寧帝的人多得去了,无需亲自出手,只要宫中侍卫消极怠工点儿,就能达到目的。
勤王大军的覆灭,改变了大虞的政治格局。
永寧惨案的爆发,更是激化了各方矛盾。
现在的爭斗,实质上是互相试探底线,比拼的是耐心。
哪个利益集团率先做出让步,哪个利益集团就要拿出自已的蛋糕给別人分。
自大虞建立以来,一直都是勛贵武將在退让,直到白莲教叛乱爆发才翻身。
迫於局势需要,文官集团被迫做出让步。
战爭结束之后,士大夫们就受不了啦,不想继续遵守之前的约定。
偏偏此时勛贵系,把持住了东南各省的军政大权,不是一句话就能收回去的。
长城防线崩溃是文官发起进攻的导火索,更多还是勛贵系给文官造成的压力太大。
谁也无法想到,一群武夫主持地方政务,活儿乾的居然比他们还漂亮。
地方局势稳定,財政收入翻倍增长。
这么亮眼的政绩,放在文官身上,早就吹上了天。
搁在竞爭对手身上,自然要拼命抹黑,不然他们在朝堂的立足根基就没了。
勛贵们的反击,打了文官一个措手不及。
在事情发生前,谁也无法想像,勛贵和外戚敢玩的那么过分。
在预想中,顶多也就挨一顿揍。
赖耀华出言挑畔,就是心中认定了,勛贵不敢把他怎么样。
用一顿揍,换取入阁的资本一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