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宁抬眸,见皇帝目中讥讽地看着手里的折子,眼神清冷。
“皇上,可要用茶?”
皇帝将折子丢开,嗤笑道:“福建山匪横行,百姓苦不堪言,看看他们推荐的人,真是好盘算,哪里都要插着他们的人。”——
作者有话说:[比心][比心]
第78章
赵长宁知道这事儿,她还特意将折子放在显眼处。
实在是福建的位置特殊,它被浙江、江西、广东三面环绕,一面临海,而福建境内山峦叠嶂,易于藏匿,从大庸初期,便是山匪倭寇的聚集地,很难剿灭。
如今制瓷之事轰轰烈烈,之前被打的不敢冒头的倭寇和山匪似乎又有恢复迹象,这对出海和运瓷将是个极大的威胁。
这是大事,又关系到她,她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看着,似乎都是能吏。”赵长宁将折子拿起来瞧,“皇上,或许阁老们并未想过要插手,只是无人可用。”
皇帝听到这话,不由冷笑,“无人可用,哼……”
他冷哼一声,“有没有人用,还不是他们说了算,那些科考的学子,来了玉京便要拜山头,拜了才有做官的可能,枝枝蔓蔓,这么多年了,便是朕都拔不动这根藤。”
赵长宁低头不语,皇帝说的是实话。
以前先帝也说过这样的话,不过实在没有精力去改变,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来了,反正确实没有大事儿发生。
皇帝看她不说话,便道:“明轩还在内书堂呢?”
赵长宁心头一跳,温声道:“是,他如今还在内书堂,皇上,莫非您是想用他?”
想想,似乎明轩的孝期也差不多快到了。
皇帝说完这句话后,便没再开口,只专心想事情。
赵长宁退出勤政殿,就坐在偏殿里梳理最近的状况。
如今女官选拔还在顺利继续,制瓷有关的事儿,也算是尘埃落定,唯独内阁,越往上走,就越发现其中的网有多密多严,制约的她毫无还手之力。
尤其是周敏和孙之道频频挑衅她,跃跃欲试的想插手女官之事,周敏还想将自己的女儿安插进来,这让赵长宁烦躁不已。
从女官开始,又有她这女书令珠玉在前,现在又出了八品女提督,不少人家似乎看到了更多机会。
赵长宁对此也很有些好奇,更多的是感慨,原来他们也不是那么古板,只要是自己的女儿出头,他们还是愿意的。
没有人能拒绝多揽一些权力,就像没人能拒绝金钱。
如今皇帝对内阁也越发不耐烦了,更提到了科考一事,可见耐心告罄,要知道这些年的主考官,基本都是内阁的几位大人轮流当选。
她若想更进一步,内阁绝对是大阻碍,恰好,皇帝也这么觉得……
赵长宁靠在藤椅上,长长的吁了口气,当初拼命往上爬的那种激动再次涌上心头,令她血液再次沸腾,四肢百骸在秋风冷雨中,犹如灌铅般蓄满了力量,这种一步一步确立目的,朝着权力走的感觉,令她痴迷又感到痛快。
权力,她只想要权力,只有更高的权力才能滋养她愈益壮大的野心。
她再次清晰无比的看到自己的目标。
很快,皇帝和内阁的老大人们又商量一次,圣旨便下达了。
赵长宁看着批红的折子,果然还是明轩,自从自己在江西硬生生踏出一条路后,皇帝面对内阁的时候,态度也明显有了变化,没有从前那么束手束脚了。
果然想打破一件事,就得先辟出一条无人走过的路,这一点,赵长宁也颇受启发。
她在心底一一盘算着四位阁老,该如何让自己从中冒出头,她已经很习惯在石缝中挤出一条路。
其实也不需与全部的人为敌,分而化之,挑拨离间,威逼利诱,总有一条路,能奏效。
当然,最最重要的,始终是皇帝的态度。
明轩得知要前往福建,任福建巡抚,很是高兴。
他已经去了鸿胪寺,也去拜见了皇帝,听了训示,两日后就要出发,便望眼欲穿的等着赵长宁回水儿巷。
“多谢你。”
赵长宁才进门呢,就听到明轩道谢,她有些不解。
不过她这次特意回来,也确实是为了送一送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