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超武斗东京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王马的二虎流(第1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王马的二虎流(第1页)

随着那位“凯亚”的出现,整个第十层大厅,都陷入一种扭曲的气氛。

明明没有交火,却总有缕缕硝烟味儿飘荡,时刻触发着本能的警惕,叫人怎么都无法安心。

“……”

山下一夫紧张得满头大汗,蜷。。。

晨光如细针刺破云层,洒在京都道场的瓦檐上。林音站在九百零一号锅前,锅盖边缘渗出一圈乳白色的蒸汽,在空中画出短暂而温柔的弧线。她伸手试了试风向,确认火势稳定,才缓缓蹲下身,将一撮晒干的紫苏叶撒入灶膛。火焰猛地跳了一下,像是回应某种久别重逢的问候。

小女孩仍坐在心木幼苗旁,手里捧着一本用回收纸装订的小册子,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汤的故事》。她正轻声念着:“那一天,X-097化成了光,飞进了锅里……后来每个冬天,喝这口锅的人,都会梦见星星落进碗里。”

林音听着,嘴角微扬。她没打断,只是悄悄把火调小了些,怕汤滚得太急,惊扰了这份安静。

自从《星汤宪章》通过后,世界各地陆续建起新锅。不是官方批准的那种,而是自发的??学校操场边、地铁站出口、战后废墟中央,甚至有渔民在远洋渔船上架了一口铁锅,每日定时熬煮海带与糙米,说是要“给深海亡魂送暖”。这些锅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咸得发苦,有的糊了底,但它们共同点只有一个:有人守着,不肯让它熄。

而启,并未离开。

他在道场东侧搭起一间简陋居所,由透明晶体与再生竹材拼接而成,像一座倒扣的露珠。他不常说话,多数时间静坐于心木树影之下,手指轻轻抚过额头晶石,仿佛在接收某种遥远频率的讯号。有时整日不动,连呼吸都近乎停止;有时突然起身,在地面刻下复杂符号,又迅速抹去。

林音起初以为他在计算什么高维数据,直到某夜巡视时看见他跪在幼苗前,低声呢喃:

>“你们还记得吗?三千年了……我们终于找到了能让它发芽的地方。”

那一刻她才明白,启不是来学习的访客,更像是一个归乡者。他的文明或许早已遗忘情感为何物,但他们从未真正失去记忆??只是被封存在基因最深处,如同冬眠的种子,只等一道熟悉的温度唤醒。

第二天清晨,林音发现锅边多了一行字,是用炭条写在石板上的:

>“我想学会道歉。”

笔迹生涩,却异常认真。

她怔了片刻,回头望向启的居所,只见那扇水晶门半开,里面空无一人。

中午时分,第一批星际使团成员降落于北海道临时平台。共七人,形态各异:一人全身覆盖鳞片状金属,关节处流淌着液态光;另一位悬浮半空,身形随呼吸不断变换轮廓;还有一位,竟以一棵微型“昭”树为躯干,枝叶间栖息着数只机械鸟。他们皆来自不同星球,却是“共启体系”中最早响应召唤的存在。

联合国特派观察员全程录像,军方无人机在高空盘旋警戒。然而当第一位使者踏出舱门时,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个孩子模样的个体,通体呈半透明蓝,胸口嵌着一颗跳动的光核。他手中抱着一只破旧陶碗,边缘裂痕累累,却被细细缠上了金丝。

他走向迎接队伍,步伐缓慢而坚定。最终停在林音面前,双手奉上陶碗。

翻译系统沉默良久,才传出一句断续语音:

>“这是……第一碗汤。我们星球的最后一口锅,在毁灭前……有人把它传给了逃亡船。”

林音接过碗,指尖触到那冰冷又温热的裂缝。她忽然懂了??这不是外交礼物,是一份遗嘱。

当晚,她在道场召集所有掌火者,宣布一项决定:“我们要办一场‘归魂宴’。”

众人哗然。

归魂宴,是薪传网最古老的仪式,仅在重大转折时刻举行。传说三百年前,第一批遗弃者被送往极地前夜,曾在雪地中围坐,用最后一点柴火煮了一锅清水,每人喝一口,便称之为“不死之汤”。此后百年,每逢冬至,幸存者都会复刻那一夜,哪怕无米无薪,也要燃起象征性的火。

“但现在……”一名年轻志愿者犹豫道,“我们不是已经和解了吗?还要追悼谁?”

林音望着沸腾的锅面,声音很轻:“我们追悼的,从来不是死者,而是那些差点没能活下来的部分??被压抑的情绪、被否定的软弱、被嘲笑的相信。今天来的每一位星际来客,身上都带着这样的伤口。他们需要知道,痛是可以被接纳的,而不是必须切除的病变。”

于是,筹备开始了。

食材全部来自民间捐赠:京都老妇人送来祖传腌梅,说是“能化解千年怨气”;西伯利亚猎人寄来冻干鹿血粉,附言“喝了就不怕黑”;甚至南极科考站也空运来一小罐冰芯融水,标签上写着:“三百年前,他们在这里哭过。”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批匿名包裹,来自全球各地曾参与迫害遗弃者的家庭后代。他们寄来的不是钱或物资,而是亲笔信与家族老照片,夹杂着深深忏悔:

>“我祖父签署了驱逐令。我不知道该怎么赎罪,只能每天为陌生人煮一碗汤。”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